药渣与星光(1 / 2)

主题聚焦于代际观念冲突与孝道本质

《药渣与星光》

一、药罐里的黄昏

老城区的筒子楼里,林淑芬的药罐终日咕嘟作响。六十九岁的她患了尿毒症,每周三次透析,药渣在楼道堆成小山。儿子陈明远是三甲医院心外科主任,女儿陈明霞在加拿大定居,寄来的西洋参和蛋白粉堆满墙角。

“妈,这药方都三十年了,早该换。”陈明远第无数次劝母亲停用中药。林淑芬把药渣倒进塑料袋,手指枯瘦如药渣:“你爹当年肺痨,就靠这方子吊命。”

女儿的视频通话总在深夜响起。陈明霞举着手机让母亲看多伦多的枫叶:“妈,您来住半年吧,医疗条件比国内好。”林淑芬盯着屏幕里金发的外孙,突然咳嗽起来,药罐在灶上发出“滋滋”的悲鸣。

二、裂隙中的星光

转折发生在立冬。透析管路感染引发败血症,林淑芬被送进IcU。陈明远签病危通知书时,发现母亲病历本里夹着张泛黄的存折——余额七万八,是她三十年卖早餐攒的。

“为什么不告诉我?”他在病床前质问。林淑芬戴着呼吸面罩,嘴唇翕动:“你买房……要还贷……”

陈明霞的跨国视频突然中断。原来她丈夫投资失败,正申请破产保护。那夜,陈明远守在病房,听见母亲在昏迷中喊:“明远,明霞,别打架……”

三、药渣的重量

林淑芬出院后,陈明远做了三件事:

1. 把主任医师办公室改成临时病房,每周三次接母亲来医院透析

2. 自学中医,在药渣里检测出超标重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