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程?”张承安凑了过去。
“对。”
宋河的笔尖已经开始在纸上游走,“我会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写下水凝土的精确配比,比如‘石灰粉三大桶、河沙五小桶、黏土粉一小桶’这种傻瓜式说明。再写清楚研磨、搅拌、浇筑、养护的每一个步骤和注意事项。保证只要是个识字的工头,拿着这本册子,就能监督工匠造出合格的水凝土。”
看着宋河笔下迅速成型的、结构精巧的窑炉草图,张承安再次感到了那种震撼。
他负责织网,而宋河,负责提供网的每一根丝线。他们两人,一个掌控权力,一个掌控技术,简直是绝配!
“好!太好了!”张承安激动地搓着手,“你负责把技术变成人人可用的章程,我负责让全天下都用上这本章程!”
两人分工明确,心中再无窒碍。
张承安立刻从书架上抽出一份巨大的大周舆图,小心翼翼地摊在地上。
“来,我们合计合计,第一刀,从哪儿下手。”
舆图上,山川河流、州府城郭,一目了然。张承安的手指在舆图上缓缓移动,划出一条从京城向南的路线。
“这是我的巡查路线,沿途要经过冀州、青州、徐州……最后到江宁。”他皱起眉头,陷入了沉思,“我们得找一个‘好地方’来做试点。”
他所谓的“好地方”,标准非常明确:第一,石灰石资源要足够丰富,品质要好,不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第二,当地官场必须烂透了,知府是个大贪官,这样他下手才没有顾忌,对方也才不敢有任何反抗。
“冀州太近,京城眼皮子底下,不好做得太过火。”
“徐州是漕运枢纽,牵扯太多,容易节外生枝。”
张承安的手指在几个富庶的州府上空盘旋,有些犹豫不决。这些地方都是肥缺,油水多,官员肯定不干净,但关系网也同样复杂,他需要一击必中,不能给对方任何反应和求援的时间。
就在他权衡利弊,难以抉择的时候,一旁的宋河突然开口了。
“去青石府。”
他的语气平静而肯定,不带一丝一毫的犹豫。
张承安一愣,顺着宋河的目光看去。青石府,位于青州境内,不算最富庶,也不是交通要道,属于那种不上不下的地方。他之前甚至没怎么考虑过。
“为什么是青石府?”张承安不解地问,“那里有什么特别的吗?”
宋河没有立刻回答,他只是伸出手指,在舆图上那小小的“青石府”三个字上轻轻点了点。
“原因有三。”
宋河收回手。
“第一,也是最基础的一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