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子仪的战功(2 / 2)

李瑁趁机说道:“陛下,此次胜利不仅是郭子仪将军的功劳,也是我大唐将士们奋勇杀敌的结果。如今边疆形势好转,正是我大唐鼓舞士气,凝聚人心之时。只是,此前杨玉环被安禄山势力劫持一事,虽已平安解救,但在朝堂和民间仍有诸多议论,对陛下和大唐声誉略有影响。臣以为,可借此机会,为杨玉环正名,以彰显陛下的英明和大唐的威严。”

唐玄宗沉思片刻,觉得李瑁所言有理。杨玉环被劫之事,确实在宫廷内外引发了一些流言蜚语,若不妥善处理,恐影响朝廷的威望。于是,唐玄宗说道:“瑁王所言极是。朕会下旨,说明杨玉环被劫乃安禄山奸计,如今平安归来,望众人勿再妄议。同时,朕要嘉奖郭子仪将军,为其论功行赏。”

李瑁心中暗喜,再次跪地谢恩:“陛下英明。郭子仪将军忠心耿耿,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理应重赏。这也能激励其他将士,为保卫大唐奋勇杀敌。”

唐玄宗点头同意,随后下旨,对郭子仪进行了丰厚的赏赐,提升其官职,并在朝堂上对他的战功进行了大肆宣扬。郭子仪的名字,一时间传遍了整个大唐,成为了百姓们口中的英雄。

而对于杨玉环,唐玄宗依照李瑁的建议,下旨澄清事实,严厉斥责安禄山的卑劣行径,同时强调杨玉环在宫中一直恪守本分。这道旨意一下,朝堂和民间的流言蜚语渐渐平息,杨玉环也因此摆脱了之前的困境。

在朝堂上,李瑁因积极参与边疆战事谋划,且郭子仪的战功与他也息息相关,威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众多朝臣对他更加钦佩和尊重,在朝堂议事时,也更加愿意听取他的意见。李瑁借此机会,进一步团结朝臣,壮大自己的势力,为对抗安禄山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李瑁还利用此次威望提升的机会,在朝堂上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发展和对抗安禄山的政策建议。他建议加强边疆防御建设,增加军事储备,提高士兵待遇,以吸引更多有志之士投身军旅,增强大唐的军事实力。同时,李瑁还提出要整顿朝堂风气,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和考核,杜绝贪污腐败现象,确保朝廷政令畅通。

这些建议得到了大多数朝臣的支持,唐玄宗也对李瑁的远见卓识表示赞赏,一一采纳并下令实施。在李瑁的努力下,大唐朝廷上下一心,积极为对抗安禄山做准备,整个国家呈现出一种振奋向上的气象。

回到王府后,李瑁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杨玉环。杨玉环听后,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对李瑁的敬佩之情又增添了几分。“瑁郎,你真的太厉害了。此次不仅借助子仪将军的战功提升了威望,还为我解了围。”杨玉环眼中满是爱意与感激。

李瑁轻轻握住杨玉环的手,说道:“玉环,这一切都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子仪将军在边疆浴血奋战,为我们赢得了机会。而我也只是做了我该做的,我要让所有人知道,任何人想要伤害你,都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如今,我们离击败安禄山又近了一步,相信不久之后,我们就能迎来真正的太平。”

然而,李瑁也明白,安禄山不会轻易咽下这口气。他必定会想尽办法卷土重来,接下来的局势或许会更加严峻。但李瑁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与郭子仪紧密联系,随时关注着边疆的动态。同时,在朝堂上,他继续团结各方势力,巩固自己的地位,完善对抗安禄山的战略布局。

在江湖方面,李瑁也没有放松。他将郭子仪的战功告知江湖联盟,进一步鼓舞了江湖人士对抗安禄山的信心。江湖联盟表示,将继续全力支持李瑁,与大唐朝廷携手共进,共同对抗安禄山。李瑁与江湖联盟商讨了更多合作细节,计划在未来的战斗中,让江湖势力在情报收集、敌后骚扰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这个关键时期,李瑁如同一位指挥若定的舵手,引领着大唐这艘巨轮,在波涛汹涌的局势中稳步前行。他深知,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但郭子仪的战功为他带来了宝贵的契机,他将紧紧抓住这个机会,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为彻底击败安禄山,实现大唐的长治久安,以及与杨玉环的幸福未来而努力奋斗。而大唐,也在李瑁的带领下,逐渐凝聚起一股强大的力量,向着战胜安禄山的目标坚定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