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玉环的担忧(2 / 2)

“玉环,你看这满园的繁花,待平定叛乱后,我们便在这里,建一座属于我们的小园子,种上你最喜欢的花。”李瑁指着庭院中的花朵说道。

杨玉环眼中闪过一丝憧憬,说道:“好啊,王爷。我还想在园子里,建一座小亭子,闲暇时,我们可以在亭中抚琴下棋,吟诗作画。”

李瑁笑着点头,说道:“好,都依你。我们还要在园子里挖一个小池塘,养上些鱼儿,你不是最喜欢看鱼儿游来游去吗?”

两人沉浸在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中,暂时忘却了眼前的烦恼。然而,现实的压力却如影随形,李瑁深知,要实现这些美好的愿景,他必须在复杂的局势中杀出一条血路。

“玉环,我此次前来,虽能陪伴你些许时日,但很快又要返回长安。安禄山的叛乱准备日益加快,我必须回去加紧筹备应对之策。”李瑁略带歉意地说道。

杨玉环心中虽有不舍,但还是说道:“王爷,我明白。大唐的安危为重,您放心去吧。我在这里,会好好照顾自己的。只是,您一定要答应我,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保重自己。”

李瑁紧紧握住杨玉环的手,说道:“我答应你。玉环,等我回来。”

分别的时刻终究来临,李瑁翻身上马,再次深情地看了一眼杨玉环,然后扬鞭策马而去。杨玉环站在别苑门口,久久凝视着李瑁离去的方向,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中。

回到长安后,李瑁立刻投入到紧张的筹备工作中。他一面与郭子仪等将领商讨军事策略,加强军队的训练和部署;一面继续完善情报网,密切关注安禄山的动向。同时,他也在朝堂上小心应对各方势力,努力争取更多大臣的支持。

然而,正如杨玉环所担忧的,一些朝臣果然借此机会,在唐玄宗面前进谗言,企图打压李瑁。

“陛下,寿王与杨玉环之间不清不楚的关系,实在有损皇家颜面。且寿王近日在朝堂上,似乎过于活跃,其种种举动,不得不让人怀疑他的用心。”一位大臣在朝堂上说道。

唐玄宗眉头微皱,心中对李瑁与杨玉环的感情本就心存芥蒂,听了这话,脸色愈发难看。

“陛下,寿王向来对陛下忠心耿耿,他近日的活跃,也是为了应对安禄山的威胁,为我大唐江山着想。还望陛下明察。”有大臣为李瑁辩解道。

朝堂上顿时分成两派,争论不休。唐玄宗沉思片刻,说道:“此事朕自有定论。如今安禄山之事迫在眉睫,诸位爱卿还是应将精力放在应对叛军之上,莫要因些许琐事,扰乱朝堂。”

退朝后,李瑁得知了朝堂上的争论。他心中明白,这只是那些想打压他的朝臣的第一步,未来还会有更多的麻烦。但他并不畏惧,他深知,只有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忠心,才能堵住这些人的嘴。

于是,李瑁更加努力地筹备应对安禄山的叛乱。他亲自到军队中视察,鼓舞士兵的士气;与谋士们日夜商讨,制定出更加详细的作战计划;同时,还积极联络江湖豪杰,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好充分准备。

而在别苑中的杨玉环,虽每日思念李瑁,但也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她深知,自己此时不能再给李瑁添乱,唯有好好照顾自己,才是对他最大的支持。

她每日在庭院中抚琴作画,修身养性,同时也会与红儿一起,为前线的将士们缝制一些衣物,希望能为他们送去一丝温暖。

“红儿,这些衣物,一定要尽快送到王爷手中,让他转交给将士们。”杨玉环说道。

“是,小姐。”红儿应道。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瑁在长安与各方势力周旋,为应对安禄山的叛乱做着最后的准备;杨玉环在别苑中,默默祈祷着李瑁平安,期待着他早日归来。他们虽身处两地,但彼此的心却紧紧相连,共同面对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他们的爱情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光,给予彼此温暖和力量。李瑁深知,为了守护这份爱情,守护大唐的江山,他必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而杨玉环也坚信,李瑁定能实现他的抱负,他们终有一天能迎来属于他们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