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苏志伟的回复,是在天刚蒙蒙亮、东方刚刚泛起鱼肚白的时候,透过手机屏幕传递过来的。
信息言简意赅,符合他一贯沉稳务实的风格,但字里行间,却带着只有家人才特有的、不容置疑的温暖与牵挂:“收到。上午有个涉及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会议,大概十一点半左右才能结束。
你把爸妈家的具体地址直接发给司机,先过去陪爸妈好好说说话,拉拉家常。我这边一结束,就立刻赶过去,我们一起吃午饭。
妈昨天一听说你要回来,兴奋得半夜都没睡踏实,今天一大早就起来张罗了,肯定又要弄一大桌子你爱吃的菜。”
信息的最后,还跟了一个微信系统里那个最普通的、咧着嘴的黄色笑脸表情。
就是这么一条简单平常的信息,却像一股温润绵长、恰到好处的暖流,悄然注入苏景明因商业纷争而略显冰冷和紧绷的心田,有效地缓解了那根绷了整整一夜的心弦。
父母现在居住的详细地址,他自然是清楚地记在脑海里的。
那是大哥苏志伟早年凭借自身能力购置的一套位于浦西老城区、堪称闹中取静典范的高档公寓小区,周边环境绿化极佳,生活配套设施完善成熟。
最重要的是,这里距离大哥工作的市政府以及侄子所就读的那些沪上顶尖的重点中小学都非常近。
方便已经退休的父母平日里帮忙照顾孙子,享受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这些现实的便利条件,他都清楚。
然而,此刻他记忆深处被悄然触动的,反而是更早以前。
父母还住在他们任教大学分配的、那种有着暗红色砖砌外墙、木质楼梯狭窄而陡峭、走在上面会发出“嘎吱”声响、邻里之间几乎不存在隐私、一家炒菜整栋楼都能闻到香气的老式教职工宿舍楼里的情景。
那里,或许居住条件简陋,空间逼仄,但却充满了真实、鲜活、扑面而来的人间烟火气,也封存了他和大哥苏志伟整个童年与青少年时期所有的、带着温度的生长记忆。
列车广播里传来了播音员字正腔圆、语调平稳的提示音,告知旅客前方即将到达本次行程的终点站——
上海虹桥站。
苏景明像是被这声音从遥远的回忆中唤回,他轻轻合上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将那幽蓝色的光芒和复杂的商业世界暂时封存起来。
然后仔细地将其收进随身携带的、皮质柔软而坚韧的电脑包里。
随着列车开始明显地减速,窗外的景物移动的速度逐渐慢了下来,从模糊的色块重新变回清晰的建筑、站台和指示牌。
最终,列车伴随着一阵极其轻微、几乎难以察觉的晃动,平稳精准地停靠在了灯火通明的站台旁。
他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胸腔里那来自金陵的、还带着些许沉重感的空气彻底置换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