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晓咬牙切齿:"肯定是咱们这里出了内奸!"
石疙瘩挨个审视在场的每一个人,目光如炬。
"不必猜了。"李文渊平静地说,"是永昌县那边泄露的。咱们给各代理商看的账目,虽然做了处理,但懂行的人还是能推算出大概。"
"那现在怎么办?"贾仁义声音发颤,"要是真的发生挤兑..."
李文渊沉思片刻,忽然问:"咱们现在实际有多少现银?"
"三万两左右。"贾仁义脱口而出,随即一愣,"东家,您的意思是?"
"周通判说得没错,咱们确实没有五万两现银。"李文渊微微一笑,"但他忘了一件事——信用券不只是用来兑换现银的。"
他转向众人:"贾掌柜,你立即统计咱们所有的库存货物,按市价折算。白晓,你去联系各地商户,就说咱们可以用货物兑付信用券。石师傅,工坊加快生产..."
三天后,一场风波突如其来。
这日清晨,永昌县突然有数十人持大量信用券要求兑换现银。显然是有人在背后操纵。
贾仁义按计划,在总会议事厅摆开阵势。一边是白花花的银锭,一边是琳琅满目的货物。
"诸位要兑换现银,可以。"贾仁义高声宣布,"但要按顺序排队。若愿意以货易货,可以享受九折优惠!"
人群中一阵骚动。多数人看到堆积如山的货物,又听说可以打折,顿时改了主意。最后真正兑换现银的,不足三成。
更妙的是,白晓早已安排好人手,在门外向围观百姓解释:
"看看!咱们青云县要银子有银子,要货物有货物!"
"信用券比现银还好用,买东西还能打折!"
"那些来挤兑的,分明是受人指使!"
这场风波,反而成了信用券最好的宣传。
消息传回州府,周通判气得摔碎了最心爱的茶盏。他万万没想到,李文渊竟用这种方式化解了危机。
杜知州得知后,只是淡淡说了一句:"看来这个李文渊,确实有些本事。"
经此一事,周通判暂时消停了。但他那双阴鸷的眼睛,仍然在暗处注视着青云县的一举一动。
"东家,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白晓愤愤不平。
李文渊却道:"他毕竟是州府通判,咱们现在动不了他。"
"那就任由他诋毁?"
"记住今日之辱。"李文渊目光深远,"待到他日,自有清算之时。"
窗外,秋雨淅沥。这场风波虽然过去,但每个人都明白,青云县要走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