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机子慢悠悠地开口:"三日后宜动土修路。"
苏半夏默默给每人递上一杯刚煎好的药茶。
李文渊听着众人的汇报,心里渐渐有了主意:"那就这么办。石师傅负责改进车辆,贾掌柜筹备修路的银钱,白晓继续打探消息。至于修路的具体事宜..."
他顿了顿,"就由玄机先生总揽,石师傅协助。"
这个安排出乎众人意料。玄机子虽然懂得看风水,可修路是实打实的工程,让一个老道来负责?
玄机子却也不推辞,拂尘一甩:"贫道领命。"
修路工程启动那天,场面颇为壮观。玄机子手持罗盘在前引路,石疙瘩带着工匠们紧随其后。老道指哪里,工匠们就挖哪里。说来也怪,经他勘测过的路线,不仅避开了一些容易塌方的地段,还巧妙地利用了地形,省去了不少土方工程。
石疙瘩起初还不服气,觉得老道在装神弄鬼。可随着工程推进,他也不得不承认,这玄机子确实有些门道。
"老道,"休息时石疙瘩递过水囊,"你这看风水的本事,能不能教教我?"
玄机子接过水囊,微微一笑:"天地有道,万物有理。风水之术,无非是顺应自然罢了。"
一个月后,通往永昌县的道路修缮一新。青石板铺就的路面平整宽阔,关键路段还加了排水沟。第一批改进后的马车行驶在新路上,又快又稳。
贾仁义扒拉着算盘,笑得合不拢嘴:"照这个速度,半年就能收回修路的成本!"
更让人惊喜的是,由于路况改善,商队的运输成本大大降低,货物的损坏率也显着下降。青云县的货物在永昌县更具竞争力,就连一些原本观望的商户也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合作。
这天夜里,李文渊独自在后院查账。月光如水,静静流淌在柏木长桌上。账本上密密麻麻的数字记录着这些日子来的点点滴滴:修路的开支、改进车辆的费用、商队的利润...
但比这些数字更珍贵的,是后院这群人渐渐形成的默契。石疙瘩的实干,贾仁义的精细,白晓的机灵,玄机子的睿智,苏半夏的周到——这些曾经格格不入的特质,如今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
远处传来打更声,梆子敲过四下。天快亮了。
李文渊合上账本,嘴角泛起一丝笑意。这个刚刚成型的班底,就像黎明前的曙光,虽然还不够耀眼,却已经照亮了前路。
而他知道,更长的路,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