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烽烟征程(1 / 2)

且说刘湘见杨森神情坚毅,言辞掷地有声,心中大感欣慰,缓缓点头,未再多言,只是轻轻挥手作别。

这一番,实乃真真切切的诀别之刻。杨森又深深凝望刘湘一眼,将这位长官的谆谆嘱托,尤其是那句“老子亲自带兵增援你”的决然承诺,如镌刻金石般,牢牢铭记于心底。旋即,他猛地转过身,迈着大步流星之势,径直走出总司令部的大门。

门外,虽阳光倾洒,却似被一层无形之物所阻,难以驱散那沉甸甸笼罩在宜昌城上空的战争阴霾。杨森抬头,举目望向天际,远处,隐隐传来飞机沉闷的轰鸣声,恰似催征的战鼓,声声紧迫,提醒着他每一刻时间的无比珍贵。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只觉一股雄浑的力量与决然的决心,自心底蓬勃涌起,瞬间充盈于四肢百骸。他疾步走向自己那匹神骏的战马旁,动作矫健敏捷,如苍鹰扑兔,一个翻身便稳稳跃上马鞍,姿态干净利落,尽显武将风采。

“弟兄们,随我出发!”他用力勒转马头,对着早已整齐集结在门外的亲卫营,一声大喝,这声音雄浑洪亮,犹如洪钟巨响,刹那间传遍了整条街道。

“是!”亲卫营的士兵们齐声应和,声浪滚滚,直震得四野嗡嗡作响,那声音中满是无畏与豪迈,仿佛能冲破这战争的阴霾。

杨森再不迟疑,双腿猛地一夹马腹,座下战马得令,发出一声激昂的嘶鸣,扬起四蹄,驮着他如离弦之箭般朝着城外飞驰而去。亲卫营的士兵们紧随其后,马蹄声哒哒作响,密如急雨,又似密集的战鼓,重重地敲打着这座正处危难的城市的土地,仿佛在向世间宣告着他们的无畏与担当。

街道两旁,偶有寥寥几个行人,见得这支气势汹汹疾驰而过的队伍,纷纷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眼中满是敬畏与期盼交织的复杂神情。他们虽不知这支队伍此去究竟要奔赴何方,但他们心里明白,这些身着军装的热血汉子,是要去与那凶残的鬼子殊死搏斗,是要去守护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要用自己的身躯为这片土地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刘湘独自伫立在总司令部的门内,目光一直追随着杨森和他的队伍,直至他们的身影在街道的尽头逐渐模糊,最终消失不见。他脸上那欣慰的笑容也渐渐隐去,取而代之的是凝重之色,恰似那沉甸甸的战争阴云,布满了他的面庞。

他缓缓转过身,迈着沉稳而略显沉重的步伐,走回厅内。再次来到那张摊开的巨大地图前,目光如炬,死死地凝视着南津关的位置,仿佛要将那处关隘刻入自己的灵魂深处。

“四十天……”他低声喃喃自语,语气中满是忧虑与期盼,手指下意识地紧紧攥起,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仿佛要将全身的力量都凝聚于此,“一定要守住啊……”

江风依旧不知疲倦地吹拂着,长江之水依旧滚滚奔腾不息。而在那南津关的方向,仿佛已经隐隐传来了隆隆的炮声,这炮声,似在宣告着一场关乎国家生死命脉的惨烈恶战,即将如汹涌的风暴般拉开帷幕。

而杨森和他那英勇无畏的27集团军,已然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条铺满鲜血与生命的壮烈征程,向着那未知却又注定无比残酷的战场,昂首前行。

南津关前,凛冽江风仿若无数锋锐冰刃,裹挟着长江那带着湿气与凉意的茫茫水雾,以排山倒海之势,刀削般刮过荆门与虎牙两山。

这两山犹如两位屹立千古的巨人,傲然对峙,将滔滔长江水挤于中间,江水如脱缰野马,汹涌奔腾,发出震天动地的咆哮,似在宣泄着对世间沧桑的不满。

杨森骑于马上,身姿挺拔如松,目光凝重而坚毅地凝视着眼前那十道防线。这些防线沿着山势蜿蜒伸展,恰似十条蛰伏的苍龙,每一道都透着一股森严的气势,然而,在这看似坚固的防线背后,大战前夕的紧张与肃杀气氛,却如一层无形的阴霾,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头。

(杨森微微眯起双眼,那深邃的眼眸中,透露出对局势的洞察与忧虑。他深知,南津关乃兵家必争的咽喉要地,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此时,他的脑海中快速闪过各种战略布局与应对之策,心中默默祈祷着这场战役能有个好的开端 )

忽的,山下新兵营方向传来一阵嘈杂的惊呼,声音在这寂静压抑的战前氛围中显得尤为刺耳。“报告总司令,有新兵被刺刀划破手掌!”传令兵一路疾驰而来,到杨森近前时,已累得气喘吁吁,话音未落,杨森剑眉陡然一挑,眼神瞬间锐利如鹰,双腿猛地一夹马腹,那骏马仿佛感受到主人的急切,仰首长嘶一声,如离弦之箭般向着山下新兵营飞奔而去,只留下一道尘土飞扬的残影,转瞬便消失在众人的视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