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第一次质疑(2 / 2)

沈砚只是,给了他一个无法驱散的问题。

而这第一次质疑,其力量远胜过任何直接的反抗。因为它攻击的,不是结论,而是基石本身。

办公室的门在沈砚身后合拢,将那片绝对理性构筑的、令人窒息的领域隔绝开来。走廊的光线似乎都比里面更富有人间气息,尽管依旧是经过精确计算的、恒定的冷白光源。沈砚没有立刻离开,他背靠着冰凉金属门板站了足足三秒,才缓缓吐出一口灼热的气息。他的指尖在微微发颤,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刚才那场思维钢丝上的行走,耗尽了他在绝对压力下维持完美逻辑伪装的心力。

他成功了,也或许,开启了他无法控制的潘多拉魔盒。

他整理了一下制服的领口,迈开脚步,走向自己的分析室。每一步都感觉踏在无形的涟漪上,那涟漪的中心,是陆清玄办公室里那片死寂的、被投入了逻辑病毒的数据海洋。

***

门内。

时间仿佛失去了意义。数据墙上的光流恢复了流动,但若仔细观察,会发现某些复杂算法的运行轨迹出现了一丝微不可察的凝滞,如同高速运转的精密齿轮间,混入了一粒纳米级的尘埃。

陆清玄依旧站在原地,姿势没有丝毫改变。他的面部肌肉如同雕刻般稳定,呼吸频率与办公室的环境循环系统保持着绝对同步。但在那双眼眸深处,那片映照着无穷数据、通常只有纯粹分析与计算光芒的深潭,此刻却仿佛有某种无形的漩涡正在生成。

沈砚的问题,像一枚结构奇特的逻辑炸弹,没有直接攻击他的结论,而是绕过所有防御,直接钻入了支撑结论的思维程序底层。

“绝对理性是否也是一种非理性偏执?”

这个问句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指涉的悖论。它要求用理性去判断理性本身是否陷入了非理性的偏执。任何试图用纯粹逻辑去解答的尝试,都会陷入一个无限递归的怪圈——判断“判断行为本身”是否偏执,需要另一个判断,而那个判断又需要被判断……

陆清玄的思维核心,那台由意志和逻辑驱动的超强处理器,开始以超越平常的负荷运转。他调取了系统内所有关于“理性”、“偏执”、“自我指涉”、“逻辑悖论”的哲学与数学资料。数据流如同海啸般涌入他的意识,试图构建一个足以碾压这个问题的、更宏大更坚固的逻辑框架。

他试图证明,系统的“绝对排斥”策略是基于大量历史数据和风险评估模型得出的最优解,是概率上的必然选择,而非“偏执”。

他试图论证,对“未知可能性”保持绝对警惕,正是理性应对不确定性的最高体现。

他甚至在意识中模拟了无数种沈砚可能提出的后续诘问,并预先构建了反击的论证链条。

然而,每一次逻辑推演的终点,那个幽灵般的问题都会再次浮现,像一个永不消逝的背景噪音:“你用来证明‘非偏执’的这套逻辑体系本身,是否就是偏执的产物?”

他无法彻底证伪它。就像无法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

这种“无法彻底解决”的状态,对他而言,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认知体验。一种……瑕疵。一种存在于他绝对理性世界模型中的、细微却无法忽略的裂缝。

更让他意识底层泛起一丝微澜的是,这个问题并非来自外部的、情绪化的攻击,而是源于系统内部的、一个高级共情师对“分析模型严谨性”的追求。这使得它更具……侵蚀性。

他下意识地调出了沈砚的实时监控数据流。沈砚已经回到了分析室,正在常规记录样本739的数据,生理指标平稳,共情波动处于基线水平,没有任何异常。仿佛刚才那场足以撼动思维根基的对话,只是他日常工作中一个微不足道的插曲。

陆清玄的目光从沈砚的数据上移开,再次落回样本739的监控画面。

云笙安静地坐在观察室里。但此刻,在陆清玄的感知中(或许带上了他刚刚被扰动的心绪),她那完美的沉默之下,似乎隐藏着某种与沈砚那个问题同源的、令人不安的“不确定性”。她的“进化”,是否也是对这种“绝对理性牢笼”的某种……无声的、生物本能层面的反抗?

内部变量(云笙),外部接触者(沈砚,乃至废土),现在,加上这个植入他核心逻辑的“质疑”……

这些点,在他浩瀚的思维星图中,似乎正在被无形的线连接起来。

他不能允许这种不确定性蔓延。

陆清玄眼中那一丝微弱的困惑涟漪迅速平复,被更深的、冰冷的决断所取代。逻辑的裂缝必须被修补,或者……将被裂缝影响的部分,连同裂缝本身,彻底隔离或清除。

他下达了新的指令,比之前更加严密,更加深入:

1. **深度思维模式分析:** 启动对沈砚历史所有报告、对话记录、甚至其接受的共情师培训数据的回溯分析,寻找其思维模式中可能存在的、系统性的“偏差”或“潜在反抗倾向”。

2. **悖论隔离与研究:** 将沈砚提出的逻辑悖论设立为独立的加密研究项目(权限:仅陆清玄),尝试从元逻辑、复杂系统理论等更高维度寻找其漏洞或化解方案。同时,在系统核心逻辑库中增设对该类自我指涉问题的防御性检测模块。

3. **强化控制实验:** 对样本739,设计一系列更具引导性和压力性的环境刺激,旨在测试其“进化”路径的边界和可控性,观察其在极端理性压力下是会崩溃、被同化,还是……激发出更危险的“变异”。

4. **外部威胁再评估:** 提升对“屠夫”部落及其他废土势力的监控等级,分析沈砚的“沟通”行为是否在外部留下了任何可能被利用的“印象”或“弱点”。

他不会陷入思考的循环。他会用行动,用更强大的控制力,来消化这个质疑。如果理性本身出现了无法自洽的阴影,那么,他就用更绝对的理性,将这阴影照亮、分析、直至分解。

他转身,走向控制台,开始亲自调整对样本739的下一个刺激序列参数。他的动作精准、稳定,没有丝毫犹豫。

办公室内,只有数据流动的微弱嘶响,以及他指尖敲击控制台时,那规律到令人心悸的、冰冷的嗒嗒声。

质疑已被记录,但它更像是一剂疫苗,刺激这具理性的躯体,产生了更强大的、旨在维持自身绝对统治的……抗体。风暴在寂静中酝酿,而风暴眼,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平静,也更加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