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王城的议事殿内,烛火彻夜未熄。当斥候传来“隋炀帝杨广巡视雁门,被始毕可汗率十万大军围困”的消息时,耶律现猛地从王座上站起,眼中闪过难以掩饰的兴奋——他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太久。
“终于来了!”耶律现用力一拍案几,案上的琉璃盏都震得微微作响,“历史的轨迹虽有偏差,可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马周,立刻传朕旨意,召集全军!”
马周早已心领神会,躬身应道:“臣遵旨!不知可汗打算如何部署?”
“分兵两路!”耶律现快步走到舆图前,指尖划过东突厥疆域与雁门的位置,“第一路,命耶律莫哥率领五万铁浮屠骑兵,直捣东突厥故地!那些早已归附咱们的部落,定能作为内应;不愿投降的,一律剿灭,绝不给他们喘息的机会!第二路,朕亲自率领三万火枪兵与两万契丹轻骑,直奔雁门!咱们要打着‘隋属国勤王’的旗号,把始毕的主力,困死在雁门关下!”
旨意一下,辽国军营瞬间沸腾。铁浮屠骑兵披甲备马,火枪兵检查武器弹药,粮草、帐篷等物资连夜装车,整个辽国王城都笼罩在紧张而兴奋的氛围中——所有人都知道,这是统一漠北的关键一战,也是向天下展示辽国实力的绝佳机会。
次日清晨,耶律莫哥率领的五万铁浮屠骑兵,率先踏上前往东突厥故地的征程。队伍浩浩荡荡,铁甲在朝阳下泛着冷光,马蹄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沿途,那些早已与辽国暗中联络的东突厥部落,纷纷打开寨门,捧着牛羊前来迎接;而少数忠于始毕的部落,试图据险抵抗,却在铁浮屠的冲锋下不堪一击。
在东突厥的一个名为“黑石寨”的部落里,首领阿古拉看着城下密密麻麻的辽国骑兵,脸色惨白。他手里攥着始毕留下的令牌,却迟迟不敢下令冲锋——寨子里的牧民早已人心惶惶,不少人甚至偷偷打开了后门,就等着辽国军队进城。
“首领,降了吧!”一个长老跪在阿古拉面前,哭着说,“始毕可汗被围在雁门,自身难保,咱们就算抵抗,也只是白白送死啊!辽国待咱们不薄,降了,部落才能活下去!”
阿古拉看着长老,又看了看寨外越来越近的辽国骑兵,终于无力地垂下了头。他扔掉令牌,打开寨门,亲自带着部落族人,跪在路边迎接耶律莫哥的军队。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耶律莫哥勒马停在阿古拉面前,语气冷淡,“念在你主动投降,朕饶你部落性命。但从今往后,黑石寨归辽国管辖,若再敢有异心,定斩不饶!”
阿古拉连连磕头:“谢将军饶命!我等愿归顺辽国,永不反叛!”
就这样,耶律莫哥的大军一路势如破竹,短短五日,就拿下了东突厥近半的故地。那些被剿灭的部落首领头颅,被悬挂在沿途的高杆上,成为了震慑其他部落的最好警示——东突厥的覆灭,已近在眼前。
与此同时,耶律现率领的五万大军,也正日夜兼程地赶往雁门。队伍中,火枪兵们扛着火枪,步伐整齐;契丹轻骑则策马奔腾,时不时探察前方路况。耶律现坐在战车上,看着沿途的景象,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杨广被困雁门,始毕主力被拖在城下,东突厥故地空虚,这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可汗,前方就是雁门地界了!”斥候前来禀报,“始毕的十万大军,把雁门关围得水泄不通,隋军多次突围,都被打了回去!”
耶律现点点头,下令:“传令下去,大军放缓行军速度,先派使者去雁门关下,向始毕喊话,就说我辽国作为大隋属国,特来勤王!”
很快,辽国使者骑着马,举着“辽”字大旗,来到雁门关下。始毕可汗正坐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看着雁门关的城楼,心里满是得意——只要再围几日,城内粮草耗尽,杨广就会成为自己的阶下囚。可当他看到辽国使者时,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始毕可汗!”使者高声喊道,“我辽可汗耶律现,听闻陛下被困雁门,特率大军前来勤王!你身为部落首领,竟敢围困大隋天子,还不速速撤军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