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周?”耶律现心里猛地一震——他怎么会忘了这个名字!前世历史上,马周可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宰相,帮李世民制定了不少治国良策,是出了名的能臣!没想到,竟然能在营州的小酒馆里遇到年轻时的马周!
耶律现强压着内心的激动,笑着说道:“在下耶律现,就是你口中的‘辽主’。先生的才华,我十分欣赏,不知先生是否愿意屈就在我麾下,帮我治理辽东的农耕区?”
马周愣住了,他万万没想到,眼前这个穿着布衣的人,竟然就是辽国的可汗!他反应过来后,连忙躬身行礼:“草民马周,见过可汗!方才言语无状,还望可汗恕罪!”
“先生不必多礼。”耶律现扶起他,语气诚恳,“我知道先生有大才,如今辽国正缺像先生这样懂中原治理的人。我想任命你为‘南院大王’,总领辽东农耕区的一切事务,包括汉人、夫余族百姓的治理,赋税、农事、水利、赈灾,全由你说了算。不知先生是否愿意?”
马周彻底惊呆了。他原本只是隋朝的一个小吏,因不满官场黑暗辞官,来辽东不过是想避乱,没想到竟能得到辽主如此重用——南院大王,相当于专门治理农耕区的“丞相”,这简直是一步登天!
“可汗……可汗如此信任草民,草民万死不辞!”马周激动得声音发颤,对着耶律现深深一拜,“草民定当竭尽全力,治理好农耕区,不辜负可汗的信任!”
耶律现大喜,当即带着马周返回王府,召集所有中原流官和农耕区的官员,正式宣布任命马周为南院大王。消息传开,不仅官员们震惊,连农耕区的百姓也听说来了个懂中原治理的“大官人”,纷纷期待起来。
马周上任后,果然不负众望。他首先制定了《辽东农耕赋役法》,明确按土地肥力分等收税,丰年加收一成存入粮仓备荒,灾年直接减免赋税;接着派人勘察地形,组织百姓兴修沟渠,引辽河水灌溉农田,解决了旱涝问题;还在各州县设立“义仓”,储存粮食,专门用于赈灾;甚至开办了简易的学堂,教农夫的孩子读书识字。
短短半年时间,辽东农耕区就变了模样——田地得到充分开垦,粮食产量大幅提升,百姓们不再担心赋税过重,遇到灾荒也有了保障。之前因治理不当引发的民怨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百姓们的感激和拥护。
这天,耶律现来到辽河西岸的农田视察,看到农夫们忙着收割庄稼,脸上满是笑容,心里十分欣慰。马周跟在他身边,汇报着农耕区的情况:“可汗,今年秋收预计能收粮三百万石,除去百姓自用和赋税,还能结余一百万石存入粮仓。再过两年,辽东的粮食就能自给自足,甚至能支援草原部落了。”
“好!太好了!”耶律现拍了拍马周的肩膀,笑着说道,“有先生在,我终于能把心放在肚子里了。以后农耕区的事,就全靠先生了。”
马周躬身道:“这都是可汗信任的缘故。草民只是做了分内之事,不敢居功。”
耶律现望着丰收的田野,心里轻松了不少——治理的难题终于解决,辽国既有草原的骑兵优势,又有农耕区的粮食保障,实力越来越强。他知道,有马周这样的能臣辅佐,辽国的根基会越来越稳固,离他一统天下的目标,也越来越近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