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隋廷风波与辽使上表(2 / 2)

说着,他将表文呈给内侍,由内侍转交给杨广。杨广接过表文,展开细看——表文中,耶律现言辞恳切,反复强调自己对大隋的“恭顺”,称“成吉思汗”不过是草原部族对他的尊称,意为“统领四方”,并非与大隋分庭抗礼;改国号为“辽”,也是为了方便管辖各部,愿岁岁向大隋纳贡,助大隋安定边境。

看着表文中谦卑的措辞,杨广心中的怒火渐渐平息。他本就好面子,耶律现虽然私自行事,却没有公然反叛,反而主动来请他册封,这让他觉得自己的“天子威严”仍在。尤其是表文中那句“愿为大隋屏障,北拒蛮夷,南助征高句丽”,更是说到了他的心坎里——若能让大辽协助征伐高句丽,倒是省去不少麻烦。

“耶律现既然有此‘悔意’,朕便暂不追究。”杨广放下表文,语气缓和了不少,“不过,册封之事,需经朝臣商议,容后再议。你远道而来,一路辛苦,先下去歇息吧。”

使臣连忙叩谢:“谢陛下恩典!吾主还有一事恳请陛下——大辽如今冶铁有所成,愿在柳城榷场增设铁器互市,以辽之精铁,换隋之丝绸、粮食。吾主言,此举既能增进两国情谊,也能为陛下征伐高句丽提供助力。”

杨广眼睛一亮。他早就听说大辽的铁器精良,若能通过互市获得辽铁,不仅能补充军需,还能省去中原冶铁的消耗。可他还没开口,旁边的兵部尚书就急忙说道:“陛下不可!盐铁官营乃国之根本,辽铁若流入中原,恐冲击官营铁器,影响税收与军需!”

鸿胪寺卿也附和道:“陛下,大辽盐已影响辽东、河北盐价,若再开放铁器互市,恐对中原经济不利啊。”

杨广却摆了摆手,不以为然地说道:“朕看你们是多虑了。大辽虽有铁盐,却仍需依赖中原的丝绸、粮食,互市乃互利之举。再说,耶律现如此恭顺,朕若连这点请求都不答应,岂不让草原各部觉得朕小气?”

他心里打着自己的算盘——开放铁器互市,既能拉拢大辽,让其更死心塌地地为自己效力,又能通过互市控制大辽的经济,可谓一举两得。至于盐铁官营的影响,他早已被“天子威严”和“羁縻成效”冲昏了头脑,根本没放在心上。

“朕意已决,准大辽所请,在柳城榷场增设铁器互市,由鸿胪寺负责协调。”杨广语气坚定,不容反驳,“另外,传朕旨意,册封耶律现为大辽可汗,赐‘成吉思汗’尊号,赏丝绸千匹、粮食万石,以示朕的恩宠。”

“陛下英明!”使臣连忙叩拜,脸上露出掩饰不住的喜悦。

消息传到大辽时,耶律现正在黑石山的冶炼工坊查看新炼出的钢铁。当听到使臣传回的消息,他忍不住大笑起来,手里的铁锭都差点掉在地上:“隋炀帝这老铁,还真是好忽悠!不过也好,有了他的册封,咱们大辽就名正言顺了,铁器也有了销路,简直是两全其美!”

耶律剌葛也笑着说道:“现儿,还是你有办法!知道隋帝好面子,特意让使臣说些好听的,他果然就答应了。以后咱们的铁器能卖到中原,肯定能赚更多的钱,到时候就能再扩充铁浮屠营了!”

耶律现点点头,眼神里满是期待。他知道,这只是大辽崛起的一步——现在依附隋朝,是为了积累实力;等将来大辽足够强大,翅膀硬了,再与隋朝一较高下,也不迟。

夕阳西下,冶炼工坊的炉火依旧旺盛,新炼出的钢铁泛着冷硬的光泽。耶律现站在工坊前,望着远方的草原,心里暗暗想道:“隋炀帝,谢谢你的‘恩宠’。用不了多久,你就会知道,你亲手扶持起来的,将是大隋最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