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隋廷风波与辽使上表(1 / 2)

洛阳皇宫的御书房内,隋炀帝杨广将手中的奏疏狠狠摔在案几上,青瓷笔洗被震得嗡嗡作响。案上摊着两份文书,一份是第二次征伐高句丽的战报——隋军刚攻下辽东数十座城池,关中却传来杨玄感造反的急报,主力被迫回师平叛,刚到手的城池又被高句丽夺回;另一份则是契丹改国号为“大辽”、耶律现自称“成吉思汗”的消息。

“岂有此理!”杨广气得脸色铁青,手指着北方,声音因愤怒而颤抖,“朕当初册封他为契丹可汗,是念他恭顺,想借他稳住边境,他倒好,竟敢私定国号、自封尊号!眼里还有朕这个大隋天子吗?”

旁边的内侍吓得大气不敢出,只能低着头,默默收拾着散落的奏疏。杨广来回踱步,脑海里满是烦心事——第一次征高句丽损兵折将,第二次功败垂成,如今国内叛乱未平,北边又冒出一个不听话的“大辽”,这让素来好面子、喜功业的他如何能忍?

“传朕旨意,召兵部、鸿胪寺大臣即刻来御书房议事!”杨广猛地停下脚步,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倒要看看,这群大臣有没有办法治一治耶律现这个“草原逆贼”。

不多时,兵部尚书和鸿胪寺卿匆匆赶来。两人刚进门,就感受到御书房里压抑的气氛,连忙跪拜行礼:“臣等参见陛下,不知陛下急召臣等,有何要事?”

杨广指着案上的文书,冷声道:“你们自己看!耶律现私称‘成吉思汗’,改国号为辽,这是公然抗命!你们说,该如何处置?”

兵部尚书拿起文书,匆匆浏览一遍,脸色凝重地说道:“陛下,大辽如今占据东北草原,铁盐充足,且听闻其组建了一支重甲骑兵,战斗力极强。如今我军主力在关中平叛,若此时对辽用兵,恐力不从心啊。”

“力不从心?”杨广冷哼一声,“难道就任由他如此放肆?朕乃天下共主,一个草原可汗也敢僭越,传出去,朕的颜面何在?”

鸿胪寺卿连忙上前,拱手说道:“陛下息怒。耶律现虽私定国号,但尚未有明显反迹。不如先派人去责问,看他如何解释。若他肯认错服软,陛下可既往不咎,仍以羁縻之策安抚;若他冥顽不灵,再议用兵不迟。”

杨广皱着眉头,没有说话。他心里清楚,兵部尚书说得对,如今隋军主力被牵制,确实无力应对北边的大辽。可让他就这么忍了,他又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就在这时,内侍匆匆进来禀报:“陛下,大辽使臣求见,说有表文呈递,为耶律可汗‘请罪’。”

“请罪?”杨广愣了一下,随即冷笑,“他还有脸来请罪?宣他进来!朕倒要看看,他能说出什么花来。”

很快,大辽使臣捧着一卷用丝绸包裹的表文,恭敬地走进御书房。使臣穿着大辽的锦袍,举止得体,见到杨广,立刻跪地行礼:“外臣参见大隋天子,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耶律现私定国号、自封尊号,你今日来,就是为了替他狡辩的?”杨广语气冰冷,目光如刀,直盯着使臣。

使臣却不慌不忙,双手举起表文,说道:“陛下息怒。吾主耶律可汗从未有不敬大隋之心,此次私定国号、称尊号,实属无奈。东北草原各部族归附者众多,总计三十余部,若无统一国号与尊号,恐难以管辖。各部族长老屡次恳请,吾主推辞不过,才暂且应允,今日特遣外臣前来,向陛下请罪,并恳请陛下正式册封,使大辽名正言顺,永为大隋藩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