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我的火箭队有十大元帅 > 第170章 火箭队十部大整理

第170章 火箭队十部大整理(1 / 2)

关都全域防御演练结束的次日,曹丕在金黄市分部的 “全域指挥中心” 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桌前,十个分部的核心负责人悉数到场,桌上摊开的 “十部运营报告” 中,红色标注的 “效率短板” 格外醒目 —— 枯叶市分部的巡逻队存在 30% 人力重叠,玉虹市分部的研发设备有 15% 处于闲置状态,紫苑镇与金黄市的情报传递存在 2 分钟延迟…… 这些问题,都在提醒着众人:十部万人格局虽已成型,但 “规模” 不等于 “战力”,一场从 “粗放扩张” 到 “精细运营” 的大整理,已成必然。

“黑暗组织的终极决战不会给我们留调整时间,现在暴露的每一个短板,都可能成为决战中的致命漏洞。” 曹丕的手指重重敲在报告上的 “人力重叠” 标注处,“这次大整理,核心目标是‘精简架构、统筹资源、标准化战力’,让十部从‘十个堡垒’真正变成‘一个有机整体’,确保每一份人力、每一件装备、每一份情报,都能在决战中发挥最大价值。”

针对 “核心 - 骨干 - 后备” 三层架构中出现的 “指令传递延迟” 问题,大整理第一步便是将架构压缩为 “核心指挥层 + 实战执行层” 两级:

核心指挥层(每部 50 人):由分部负责人 + 情报官 + 战力协调官组成,直接对接金黄市全域指挥中心,负责战略决策与资源申请,砍掉原核心层中 “行政辅助岗” 20 个,确保指令传递 “零冗余”。例如,华蓝市分部原设有 “净化剂调度岗”“医疗协调岗” 等重复岗位,整理后统一由 “资源协调官” 统筹,指令传递效率提升 40%。

实战执行层(每部

人):将原骨干层与后备层按 “任务模块” 重组,分为 “战斗模块”“情报模块”“后勤模块”,每个模块设 “组长 - 组员” 两级,避免原后备层 “职责模糊” 的问题。如枯叶市分部的 “外海巡逻队”,原由骨干层带队、后备层跟岗,整理后按 “2 名骨干 + 8 名后备” 组成 10 人巡逻组,明确 “骨干负责战术指挥,后备负责设备操作与记录”,巡逻效率提升 25%,人力重叠问题彻底解决。

针对 “一城一职能” 可能导致的 “战力单一” 问题,大整理中特别设立 “跨部机动模块”—— 从每个分部的战斗模块中抽取 500 人,组建 “关都全域机动队”,按 “属性专精” 分为 “水系支援队”“岩石防御队”“幽灵侦查队”,由总部直接调度,弥补单一分部的属性短板。

在一次模拟 “浅红市毒系危机” 中,浅红市分部的 “毒系防御队” 虽能抵御攻击,却缺乏 “净化毒剂” 的水系战力 —— 全域机动队的 “水系支援队” 从华蓝市分部出发,15 分钟内抵达,配合浅红市的防御队,30 分钟内完成毒剂净化,比整理前 “等待华蓝市分部自主支援” 的效率提升 1 倍。“跨部机动模块的意义,就是让十部的战力‘互补互济’,不再受地域和职能限制。” 夏侯作为机动队总协调官,在演练后强调。

各分部的资源分配存在 “闲置与短缺并存” 的问题 —— 玉虹市分部有 15% 的研发设备闲置,而常青市分部却急需 “岩石能量分析仪”;华蓝市分部的净化剂库存积压,枯叶市分部却因净化剂不足导致污染清理延迟。针对这一问题,大整理的核心举措是建立 “关都全域资源共享平台”:

实时数据同步:每个分部的 “资源管理终端” 与金黄市指挥中心的平台联网,设备使用状态、物资库存、需求申请等数据实时更新。例如,玉虹市分部的 “智能净化机器人” 闲置时,平台会自动标注 “可支援”,枯叶市分部可直接在线申请,由总部协调调度,设备利用率从 85% 提升至 98%。

按需动态调配:平台根据 “任务优先级” 自动分配资源 —— 群青海岸外海出现重污染时,平台会优先调度华蓝市、枯叶市的净化剂与净化船;黑暗组织在常青森林活动频繁时,会优先调配玉虹市的岩石系装备与常青市的防御模块,避免 “资源错配”。

针对前序秘境资源使用中的 “边角料浪费” 问题,大整理中设立 “资源回收车间”,每个分部配备 100 名 “资源处理专员”,负责回收破损装备、闲置材料,由玉虹市分部统一修复或再加工:

装备修复:将枯叶市分部破损的 “珊瑚防护盾” 回收,更换核心部件后重新分配给浅红市分部的沼泽侦查队;将常青市分部淘汰的 “岩石能量护腕” 升级后,分配给后备成员使用,装备复用率提升 60%。

材料再加工:将龙晶矿的边角料制成 “微型能量探测器”,分配给各分部的情报模块;将彩虹珊瑚的残枝培育成 “迷你净化模块”,安装在巡逻队的头盔上,实现 “随身净化”,激活了原本被浪费的资源价值。

针对各分部战力水平不一的问题,大整理中出台《火箭队战力标准化手册》,从 “个人战力”“精灵协同”“任务执行” 三个维度设定量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