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眉目么?”
“正在跑,还没确定。”
王发年说:“既然你拿东西当敲门砖,找人哩,那你把咱们村上的这条路考虑一下吧。”
塔庙村属于秦直古道过往之地,村上的这条环山公路,虽然在改革开放初期整修过,前几年,省上为了保护秦直道遗存,拨了一点款,给这条路上铺了一层石子,原先坑坑洼洼的路总算好了一些。但这几年,随着进村车辆的增多,又变成了坑坑洼洼的样子。尤其遇到下雨飘雪,动不动就把车颠翻了。
有一年,王发年种了两亩西瓜,收成不错,由于村里拉西瓜的车翻了一次,大车不敢进村,西瓜烂到地里,靠蹦蹦车一点一点的运输, 差点整死了他。村里办起砂石厂后,遇到坑坑洼洼的地方,自发性地给路上垫一垫石子,相比泥泞的土路,好多了,但是石子路总没有柏油路好走,车辆跑在上面,颤颤惊惊的,学生骑车子跑得快了,也滑得跌跟头。
王有年听出了老二的意思,说:“这个事,村上应该争取啊。”
“村上也跑着哩,由于‘村村通’项目争取的乡镇比较多,县上的财政比较紧张,虽然村上已经报上去了,可没有人做在后面做工作,一时半会落实不下来。既然你找领导哩,就把咱们村上的事给领导提一提吧,你把这个事跑成了,路让你修了,在村里还能落个人情。”
王发年出的这个主意,一下使王有年有了思路,是啊,自己一直在其他乡镇的路线上谋算,怎么就没有为村里的路考虑呢?把村里的路修了,既给村里带来方便,也在村里落个人情,这不是一取两得的事吗?
想到这里,顿时对老二肃然起敬,多年来,他一直认为老二只是个会玩石头的“石头”,没想到,他脑子这么灵光,禁不住高兴地说道:“好,你这个建议好,咋运作这个事情,我回去考虑一下, 到时候把任辉也叫上,咱们共同策划策划这个事情。”
兄弟俩聊了会儿,王有年就带着铜镜,进城了。
几个月后,塔庙村铺路项目批下来了,在该项目招标中,王有年也如愿中标,拿下了这个12公里路的工程。王有年为了调动塔庙村人的积极性,将砂石这一块包给了村长任辉,让他发动群众,参加修路,争取在90天内完工。
在筹划工程开工事宜时,任辉高兴地对王有年说道:“幸亏你,不然,这个项目还拖着呢。”
“有些事情,是需要机会的,机会到了,事就顺了。”王有年说道。
任辉又对王老二叮咛道:“这次修路,需要大量的护河石,你就好好给咱们整理一些材料,雕刻好,把造型搞好,铺在路边搭眼,对咱们村也是个宣传。”
王发年说:“放心,只要把咱们村上的路修好,修结实,村上让我干啥都行!”
很快,任辉就在石料厂召集了群众大会,呼吁群众一定配合工程,搞好村镇路线建设,要求每家都上人力。上了工程的,不仅有义务工的指标,还有工钱。
没等多少日子,王有年的工程队就进村了,在石料厂附近驻扎了下来。石料厂坐落在一个V字形的山台上,又临公路边,南面、北面、西面都能到达,交通较为便利。开工这天,路上拉起了横幅,上面写着“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指导”几个大字,王老三王年年也耀武扬威地穿起了西装,手里拉着一串长长的鞭炮,铺在地上,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塔庙村的修路工程正式开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