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重生八三拒接班:扛枪猎熊震林场 > 第144章 义利关头辨忠奸,赤诚一片献国宝

第144章 义利关头辨忠奸,赤诚一片献国宝(1 / 2)

“兴安号”拖着受损的船体和劫后余生的疲惫,终于缓缓驶回了望海屯的码头。那夜与白鲨的惊魂搏斗,如同一个沉重的烙印,刻在了每一位船员的心头,也让他们对大海的敬畏更深了一层。船体的修补、网具的更换、以及船员们心理的平复,都需要时间。然而,还没等牛晓云和船员们从这场海上恶战的余悸中完全恢复,另一场没有硝烟、却同样考验人心的“风暴”,便已悄然降临。

牛晓云带回的那几件宋代沉船瓷器和发现古沉船的消息,经过最初一段时间的发酵和媒体报道,其影响力开始真正显现出来。这不再是局限于林场和附近县市的新闻,而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已然扩散到了更远、更深的水域。

最先找上门来的,是地区和省里文物部门的专家。他们带着更加专业的设备和更加严肃的态度,对牛晓云他们带回的瓷器碎片和器物进行了反复的鉴定和测量,最终得出了权威结论:这确系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商船所载的瓷器,主要是景德镇的影青瓷和龙泉窑的青瓷,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属于国家所有的重要文物。专家们激动地握着牛晓云和王老汉的手,感谢他们为保护国家文化遗产做出的重大贡献,并详细记录了沉船的具体位置和周围环境,表示将尽快组织力量进行保护性勘察和打捞。

官方层面的肯定和重视,让牛晓云和麻松山都松了一口气,也更加明确了处理此事的原则——一切按照国家规定办。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文物部门专家离开后不久,一些身份各异、目的不明的人,开始像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一样,陆续出现在了望海屯,并想方设法地接触牛晓云,或者通过王老汉等船员旁敲侧击。

这天,一个穿着笔挺的灰色中山装、梳着油光水滑的分头、操着南方口音的中年男人,在屯里干部的陪同下,找到了正在监督修船的牛晓云。他自称是某南方贸易公司的“经理”,姓钱。

“牛晓云同志,久仰大名啊!”钱经理笑容可掬,递上印着烫金字的名片,语气热络,“听说您不仅在海上是一把好手,还发现了珍贵的古代宝藏,真是巾帼不让须眉,令人佩服!”

牛晓云接过名片,看了一眼,神色平淡:“钱经理过奖了,只是运气好,碰巧发现了而已。”

“哎,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嘛!”钱经理哈哈一笑,话锋随即一转,压低了些声音,“牛同志,咱们明人不说暗话。您发现的那批瓷器,我们公司很有兴趣。您看,这些东西留在手里,也就是几件旧物件,还得担心保管不善。不如……转让给我们?价格嘛,绝对让您和船上的兄弟们满意!”

他说着,伸出了五根手指,在牛晓云面前晃了晃,意味不明,但显然代表着一个在他看来极具诱惑力的数字。

牛晓云的眉头几不可查地皱了一下,语气依旧冷淡:“钱经理,我想你搞错了。那些是文物,属于国家,不是可以买卖的商品。我们已经全部上交了。”

“诶,话不能这么说嘛!”钱经理丝毫不以为忤,反而凑近一步,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蛊惑人心的意味,“上交?上交能得几个钱?一张奖状?几句表扬?牛同志,你们出海打鱼,风里来浪里去,挣的都是辛苦钱、卖命钱!这现成的富贵摆在眼前,何必往外推呢?再说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操作空间,总是有的嘛……”

他的话语,如同毒蛇吐信,充满了暗示与诱惑。

牛晓云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刀,她盯着钱经理那张堆满虚伪笑容的脸,声音冰冷得没有一丝温度:“钱经理,请你离开。我们虽然只是普通的渔民和林业工人,但也知道什么东西能碰,什么东西不能碰。国家的文物,一块瓷片也不能少!你想错了心思,也找错了人!”

钱经理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他没想到这个年轻女子如此油盐不进,态度如此强硬。他讪讪地笑了笑,还想再说什么。

牛晓云却已不再看他,转身对正在干活的船员大声道:“海柱!送客!以后无关人员,不许靠近修船场地!”

海柱立刻带着两个年轻船员,不客气地将还想纠缠的钱经理“请”走了。

类似的情况,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又发生了好几次。有的是打着“海外收藏家”代理人的旗号,许以重金;有的则是某些有背景的“掮客”,暗示可以打通关节,利益均沾;甚至还有自称是某电影厂的人,想以此为题材拍电影,但言谈间也透露出想“借”几件实物当道具的意图……

这些形形色色的诱惑和游说,不仅针对牛晓云,也波及到了狩猎队这边。有人辗转找到于振军,希望能通过他“做做工作”;甚至有人不知从哪里打听到了麻松山父亲麻乐军升任副场长的消息,试图走“上层路线”。

面对这些纷至沓来的诱惑,团队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微小的波澜和不同的声音。

一次狩猎队内部的小范围会议上,于振军将近期遇到的情况做了通报。大多数核心队员,如牛飞扬、赵建国、孙志强等人,态度都和麻松山、牛晓云一致,认为这是原则问题,绝不能妥协。

但也有一些不同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