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这话一下子点醒了大家。是啊,粗拉拉的卖和精细包装了卖,价钱肯定不一样。这年头,稍微讲究点的人家,送礼也图个好看。
“彤彤这主意好!”曹有才难得地开口称赞儿媳妇,“咱庄稼人实诚,但做买卖,也得动动心思。”
李凤英也附和:“就是!咱家人手够,我、彤彤(轻省活),再加上云霞搭把手,包装这点活儿不算啥。”
商量到最后,定下了初步方案:由曹云飞和靳从起负责,先带一批品相最好的海货去公社和县里探探路,直接跟山货店和可能的需求单位接触。家里女人们则开始尝试小包装。同时,山里的收购也不能停,蘑菇、木耳、蕨菜等山珍也要准备好,下次曹云飞去海边时带上,实现真正的“山海互换”。
说干就干。第二天,曹云飞和靳从起就套上马车,装上几大筐精心挑选的干海货,直奔公社。到了公社山货店,管大山早就跟负责人打好了招呼。那负责人一看曹云飞带来的海米,个头均匀,颜色鲜亮,一闻那股纯正的鲜味,就知道是上等货。再尝尝泡发后的海带,厚实软糯,更是满意。双方很快谈妥了价格,虽然比零售价低些,但胜在量大稳定,而且答应长期收购。
初战告捷,曹云飞和靳从起信心大增,又赶着车去了县城。县里的招待所和几家大单位的食堂管事,一开始对这些“海里来的东西”还将信将疑,但曹云飞实话实说,讲明来源,又让人当场泡发试做。简单的海带炖排骨、海米冬瓜汤一做出来,那扑鼻的鲜味立刻征服了在场的所有人。订单纷纷而来,带来的海货竟然有些供不应求了。
这一趟出去,不仅换回了厚厚一沓钞票,更重要的是打通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当曹云飞和靳从起带着订单和预付款风尘仆仆地回到屯里时,全家人都沸腾了。
“成功了!真卖出去了!”靳从起激动得脸通红,把那一沓钱小心翼翼地交给父亲靳老蔫。
“我就说咱这东西准行!”李凤英看着订单,手都有些抖。
管彤彤虽然没出门,但心一直悬着,此刻也长长松了口气,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晚上,曹家特意包了饺子,用卖海货赚来的钱买了肉,馅里放了足足的海米。饺子端上桌,个个白白胖胖,咬一口,鲜美的汤汁和浓郁的海洋味道瞬间充斥口腔。
“嗯!真鲜!比纯肉馅的还好吃!”曹有才吃了第一个,就忍不住夸赞。
“这海米真是提味儿的神仙料!”李凤英也赞不绝口。
青山和云霞更是吃得头都不抬。
吃着这顿意义非凡的饺子,看着家人脸上洋溢的笑容,曹云飞心里踏实又温暖。这第一步,总算迈出去了。山海之间,不仅通了人情,也开始流通财富。他仿佛看到,一条充满希望的新路,正在脚下延伸。而身边怀孕的妻子,未来的孩子,都将在这条洒满阳光和海风的新路上,走向更好的生活。窗外,春风拂过院中海货的风味,也送来了黑土地复苏的气息,交融成一曲生机勃勃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