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仁泽万民撼今朝(2 / 2)

在一个发烧蜷缩的孤儿床边,他停下脚步,不顾随从劝阻,用手背轻轻贴了贴孩子的额头,对随行医官沉声道:“用药不必吝啬,务必保住这孩子。”

他环顾四周那些惶恐无助的病患,提高声音,话语中带着一种安定人心的力量:“诸位乡亲,安心养病!禹国不会抛弃任何一位子民!药石管够,粮米充足,我‘渊’,与你们同在!”

病坊内,原本绝望的气氛为之一缓,许多人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

这些看似琐碎,却无比真实的画面,一桩桩,一件件,如同绵绵春雨,持续不断地洒落在神都,洒落在那些潜在死士的心田。

麟德殿外,那名老太监依旧躬身站着,拂尘却在微微颤抖。天幕中“渊公子”扶起摊贩的画面,与记忆中某个模糊的、被尊重的瞬间隐隐重叠。他死死低着头,浑浊的老眼里,有什么东西在碎裂,又在重组。

天牢内,那名曾摸过手臂的狱卒,看着“渊将军”在病坊中无畏的身影,又想起他前几日在狱中虽身陷囹圄却依旧平静的眼神,心中某个坚硬的东西仿佛被撬开了一道缝。他给林渊送水时,下意识地将那破碗擦得比平时更干净了些。

南城溃兵营,那靠在断壁上的老兵,不再眯眼,而是睁大了眼睛,死死盯着天幕。当看到“渊将军”对兵卒说出“袍泽”二字,看到他在病坊中与民同在的誓言,他那双早已麻木如死灰的眼睛里,竟一点点重新凝聚起一丝微弱却顽强的光芒。他佝偻的脊背,在无人注意时,极其缓慢地,试图挺直一分。

一种无声的共鸣,开始在神都的底层弥漫。那不是惊天动地的震撼,而是润物无声的渗透。恩义、尊重、守护、公正……这些被天幕中那个与林渊有着同一张面孔的人,用行动诠释的品质,正一点点唤醒他们尘封的情感与记忆。

与此同时,联军大营。

李世民负手而立,感叹道:“兄长之仁,泽被苍生,非止一国一地也。”

朱元璋重重一拍大腿:“对味儿!这才是咱大哥!就看不惯欺负老百姓的孬种!”

萧绰清冷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柔和:“他待子民如此,待身边人,只会更重情义。”

嬴政虽未言语,但注视着天幕中那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的“渊”,眼中亦掠过一丝极淡的认可。他的阿兄,内心自有其坚守的圭臬。

而皇宫深处,武明空看着天幕中他受万民爱戴的场景,心中的烦躁与不安如同野草般疯长。这“仁君”的形象,与她强加于林的“逆贼”之名,形成了何其讽刺的对比!她猛地一挥袖,将案几上的茶盏扫落在地,发出刺耳的碎裂声。

天幕依旧高悬,故事仍在继续。那源于古老禹国的仁政之光,穿越轮回,正悄然撼动着神都的铁幕,也在无数卑微的灵魂中,播下了誓死效忠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