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回溯刑警破黑局风云 > 第171章 神秘人物身份疑

第171章 神秘人物身份疑(2 / 2)

十分钟过去,李悦突然出声:“有了。最后一次上传日志时,信号从三个基站接收,三角定位误差范围……在城南货运枢纽内部,半径不超过一百二十米。”

地图刷新,红圈落在一片仓库群中央。

“这个地方。”赵勇凑近看,“白天走货车,晚上基本没人。四周只有两个摄像头,去年就坏了。”

我坐直身体。

“把所有假身份的活动时间列出来,按顺序排。”我说,“我要看他最近一次露面,到底用了哪个脸。”

李悦迅速整理时间轴:

3月12日,“陈志远”进入云岭县某网吧后台;

3月15日,“吴海”在临江市数据中心完成设备调试;

3月18日,“张林”在城南物流园申请用电;

昨晚交接现场,无登记身份,但体貌吻合。

“中间空缺两天。”她指出,“3月19日至20日没有任何活动痕迹。”

“不是空缺。”我缓缓道,“是休眠期。他在等下一个唤醒周期。”

赵勇眯起眼:“你是说,他现在就在园区里?藏在某个仓库?”

“不一定。”我摇头,“但他肯定留下了远程接入点。可能是隐藏的微型基站,也可能是改装过的电力箱。只要设备运行,就会发热,就会留下红外特征。”

“热成像无人机还能用吗?”李悦问。

“西北角备用机场有一架待命。”赵勇回答,“但飞行审批还没批下来。”

“不用批了。”我掏出加密通讯器,“联系空管,就说一级应急响应启动,代号‘猎蛛’。”

指令发出五分钟后,无人机升空。

二十分钟后,热成像图传回。

画面中,大多数建筑呈均匀低温状态,唯独c4栋西侧第三间仓库屋顶边缘,出现一块不规则高温区,面积约两平方米,温度比周围高出十一摄氏度。

“不是设备本身。”李悦分析,“这是散热管道外排的余热。真正的主机应该埋在地下或墙体夹层。”

“那就只能进去。”赵勇抓起防暴盾和战术手电,“等天黑。”

“不。”我拦住他,“现在就去。他以为我们还在追Ip跳转,不会料到我们会直接突袭物理节点。”

“万一有陷阱呢?”李悦皱眉。

“那就踩进去。”我站起身,拉开储物柜取出战术背心,“但我们得让他相信,是我们中计了。”

计划很快成型:由赵勇带队,伪装成园区安保例行巡查,携带普通工具箱进入目标仓库;我在百米外指挥车监控,李悦负责切断该区域所有对外通信链路,一旦发现异常立即触发电磁屏蔽。

中午十二点十七分,行动开始。

赵勇穿着橙色工装,拎着工具箱走入仓库。灰尘在阳光下飞舞,地面散落着生锈的托盘和断裂的钢缆。他一边假装检查电路,一边用脚试探地板松动情况。

忽然,他的脚步顿住。

脚下传来轻微空响。

他蹲下身,撬开一块腐朽木板——下延伸不知多深。

“找到了。”他对耳麦低语。

我没有回应,全神贯注盯着红外画面。竖井口周围的温度正在缓慢上升,说明下方设备仍在运行。

“下去看看。”我说。

赵勇系好安全绳,顺着梯子下降。三分钟后,他发来视频信号。

一间不足二十平米的地下密室,四面墙壁贴满隔热材料,中央摆放着一台定制机柜,正面指示灯闪烁蓝光。机柜上方挂着一个小型散热风扇,连接着通向屋顶的隐蔽管道。

“K-7的验证服务器。”李悦激动地说,“他在用离线环境维持系统活性!”

“拍下所有接口配置,不要碰主机。”我下令,“我们不需要摧毁它,我们要让它继续工作。”

赵勇照做,拍摄完后悄然撤离。

回到车上,我盯着密室照片,忽然注意到机柜侧面刻着一行极小的编号:NSA-K7-V3#0421。

这不是国内编号格式。

“K-7原本属于哪个项目?”我问李悦。

“国防部‘星轨’计划的第七代量子加密模块。”她脸色变了,“但该项目早在2020年就被列为绝密终止,所有原型机应已销毁。”

“显然,有一台没被销毁。”我说,“而且被人带出来了。”

赵勇沉默片刻,忽然道:“所以‘影鼠’不是窃贼。他是守护者。”

我心头一震。

也许他不是为了贩卖技术,而是在保护它不落入错误之手。可为何要用如此隐秘的方式?又为何偏偏选在这个时间节点激活?

“查一下‘灰塔’项目终止当天的所有人员出入记录。”我说,“尤其是负责销毁流程的技术主管。”

李悦迅速调档。

三分钟后,她声音微颤:“有一位工程师,名叫周临舟,在当日签出了三台‘待毁模块’,但回收记录只显示两台归库。”

“第三台呢?”

“系统备注:‘运输途中损毁,残骸移交焚化中心’。”她抬眼看我,“但没有影像佐证。”

我闭上眼。

一切串联起来了。

周临舟——极有可能就是“影鼠”。

他带走K-7,不是为了背叛,而是不相信上级所谓的“安全销毁”。他用自己的方式保存了核心技术,每隔四十八小时唤醒一次,确保它仍可运行。

可为什么现在又要交接?

除非……他感觉到危险临近。

“通知技侦组,准备接管c4栋信号。”我说,“今晚,他会再来。”

这一次,我们不再追踪幽灵。

我们要等他自己现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