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北风和东南风拉锯之时,教学楼前的凤凰木也抽出了新叶,1978年的春夏学期开学了。
校园也骤然热闹起来,新芽嫩叶也都被衬得愈发鲜活。
去年冬天那场改变无数人命运的高考过后,千余名新生陆续背着“标准套装”踏入校园:
彩虹色的网兜里,一个印有“红双喜”的搪瓷脸盆,一个淡黄色印有牡丹花的国民被褥,一个印有各种单位名称的搪瓷茶缸子,以及一个铝饭盒。
大多是地方或者单位给上了大学的孩子们奖励。
新生的到来,美丽的校园瞬间多了成倍的烟火气,也将后勤系统推到了忙碌的浪尖。
由于新生是春季入学,老生还没毕业,学生宿舍那是相当的紧张,各个宿舍都挤满了床架。
吃的饭菜要加量,日常用的水电也紧张,后勤服务部挤满了学生。
林鸿彬站在行政楼的阳台上看着这一切,暗自庆幸赶印高考资料挣下的 20 万。
那些连夜装订的复习题集,此刻正化作新增的床位、食堂的额外粮票和水电房的应急设备,成了渡过关口的关键底气。
开学后,林鸿彬在校园里偶尔会碰到几个从青云山来的知青,他们见到林鸿彬都格外亲热,一句句“场长好!”让林鸿彬想流泪!
这一开学,学校又多了两个亲戚:大舅家的小表妹、林国雄家的堂弟。(备注)
他们和陈正身家的二闺女一起拜访林鸿彬来了。
作为自己曾经的助理,小表妹还是知道青云山最近发生的事情,她向林鸿彬介绍这半年的变化:
“哥,我们知青有一大半升大学了,青云山一下出了那么多的大学生,引来了好多单位来学习。
不过知青就剩下的就20来人了,宁书记从村里招了一部分人替岗,但更多的还从外地招,大几十个人,都是拖家带口的。”
“哦,有机会还是得回去看看!”
青云山在变化,鹭大校园里的变化也在悄然发生。
这个月的行政会议上,曾书记敲着红头文件宣布:鹭大管理权正式由地方交还教育部,恢复为部属全国重点大学。
会议室里里一片欢腾,这就意味着学校的经费增加了,能干很多事情了。
当然,学校也收到文化部和教育部的联合函件,被要求规范发行印刷品,说的清楚一点就是要经过他们审核。
林鸿彬没有太多时间去管这些,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第五届全国人大要召开了,会议举行的时间是2月26日到3月5日,他还是人大代表。
现在各种制度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只要上届代表没什么问题,那就继续代表了。
整个鹭大有三位代表,还有两位分别是水产学院的朱教授和化学系的蔡教授。
这两位都是学术大佬,上一届和他们就见过面,不过那个时候林鸿彬就是个小透明。
蔡教授是出了名的“实验室隐士”,物理化学领域的泰斗,平日里很难在办公室见到他。
蔡教授曾经多次在重要场合喊着“国家的需要就是科学家的使命”的人,每次谈论都离不开研究,讨论别人时也只谈论工作。
就算和林鸿彬这个门外汉谈论的时候也是这样,三句话不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