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我从青云山知青林场走来 > 第295章 大寨,只是这场戏里的一个道具

第295章 大寨,只是这场戏里的一个道具(1 / 2)

3月初的蒲阳,寒意早已褪去。地委常委扩大会的氛围却异常凝重。

地委书记肖文玉坐在主位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干部,最终沉声道:“经研究决定,3 月 17 日在城关体育场召开万人大会,传达上级重要精神,大家务必重视。”

时间转眼到了3月17日,万人大会在体育场如期举行。

一大早,体育场周围就挤满了人,大家脸上都带着几分庄重,顺着指引有序地往场内走,脚步声、说话声交织在一起,却又透着一种压抑的安静。

搞了这么次的万人大会,大家对这个已经疲惫了。

上午九点,大会准时开始。

肖文玉书记站在主席台上,麦克风将他的声音传遍体育场的每一个角落。

他先是清了清嗓子,随后洪亮地说道:“今天召集大家,主要是传达两项核心精神。第一项,就是要‘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眼神变得格外严肃:“教员‘国民经济要抓上去’的指示,必须牢牢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头!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手段,推动蒲阳的经济发展!”

话音陡然拔高,带着几分痛心疾首,“可现在有些同志,只敢抓革命,却不敢抓生产,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闹派性已经严重妨害了我们的大局,必须坚决纠正!”

台下众人纷纷屏息凝神,有人一边听一边用力点头,眼神里满是认同;也有人悄悄垂下眼帘,嘴角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犹豫,轻轻摇了摇头,却不敢发出半点声音。

肖书记的声音继续传来,这次讲的是 “农业学大寨,端正路线”。

他拿着事先准备好的材料,详细讲述着大寨在农业上的 “辉煌成就”—— 如何开垦梯田、如何提高产量、如何克服困难,言语间满是赞赏,鼓励大家以大寨为榜样,在蒲阳的土地上闯出一片新天地。

最后,他宣布了一个重要决定:“农忙结束后,将选派一批干部前往大寨学习参观,亲身感受大寨精神,把好经验带回来!”

林鸿彬没想到,自己竟然也在这次去大寨学习的名单里。

他心里一百个不愿意,那地方有什么好去的?是有珍稀动物、还是有名贵药材?

思来想去,他还是决定去找肖文玉书记争取一下。

林鸿彬就敲响了肖文玉书记办公室的门。

“肖书记,”林鸿彬走进书记办公室,语气诚恳地说,“我们育种中心一直很忙,我这个去大寨学习的名额,能不能让给其他同志?

肖书记放下手中的文件,抬眼看向他,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怎么,这是指挥不动你了?还是说,只有省级领导的命令,你才肯听?”

林鸿彬心里一紧,连忙摆手,语气带着几分急切:“哪能啊肖书记!我一直都跟着地委、地革委的指挥走,您的安排我哪敢不服从?只是中心的工作实在离不开人……”

“怎么个离不开人,你出差闽北那么多天,也不见育种中心没把活干好!”

肖书记的语气严肃起来,“这不是你想不想去的问题,这是政治任务,必须完成!而且这也是省委领导的意思,你可不能推脱。”

话说到这份上,林鸿彬知道,自己再怎么拒绝也没用了,只能耷拉着脑袋,无奈地接受这个安排。

3月下旬,邱明林、祝晓燕等人突然接到通知,要去清源县党校参加学习。

这是他们转正式党员前的最后一道关卡了。

四天后,这群人拿着崭新的毕业证回到了中心,脸上的喜悦藏都藏不住,--他们终于可以转成正式党员了。

看着同事们兴奋的样子,林鸿彬也为他们感到高兴,开着拖拉机兜了一圈,拉回一车斗的菠萝、枇杷、香蕉等时令水果庆祝一番。

自己也偷偷的小挣一笔。

时间在忙碌中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4月20日,蒲阳地区“大寨学习参观团”二十多人,经过一路辗转,换乘了好几趟车,终于抵达了大寨村。

一踏入大寨村,林鸿彬就觉得自己和周围的人有些格格不入。

同行的其他人,要么是一副“朝圣”般的虔诚模样,认真地听着讲解员的每一句话,时不时还拿出小本子记录;

要么是真的抱着学习的心态,眼神里满是探究,想要从大寨的每一处细节中汲取经验。

只有林鸿彬,双手插在口袋里,慢悠悠地跟在队伍后面,像个来旅游的游客,漫不经心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把大寨村当成了一处供人观赏的景点。

林鸿彬注意到,大寨村家家户户的门都锁得死死的,街道上除了穿着统一服装的讲解员,剩下的全是像他们这样的参观团。

各家的窗户里摆着金鱼缸,缸里游着几条鱼,院子里花草剪得整整齐齐,但每家都一个样,像排练好的摆设。

“这哪是个村子啊,分明就是个展览馆。”他在心里暗自嘀咕。

随后,参观团按照“标准路线”,先后去了团结沟渡槽、郭庄水库、合作沟、青年沟,狼窝掌等,参观了果园,接触了各种庄稼,还看了大寨宣传队的表演,最后登上了虎头山。

虎头山上连一棵像样的树都没有,山顶被硬生生铲平,弄出了一片小小的平原。

不过,山上的庄稼长得倒是不错,层层梯田里满是翠绿,看着很是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