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知青办,他就先借了间会议室,把考察队的成员都召集过来开会。
林鸿彬坐在主位上,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淡淡的开口道:“这次去建安和浮流考察,大家应该都有不少感触吧?别拘谨,都谈谈自己的看法。”
话音刚落,小姜就忍不住说道:“真没想到闽北的知青还过的这么苦!缺油少菜少肉的,跟我们在榕城天天能见到荤腥的日子比起来,简直是天差地别。”
小吕也跟着附和:“是啊,我还以为这两年经济好转,大家的日子都好过了一些,没想到还有这么多知青在受苦,太让人揪心了。”
......
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同情的声音,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诉说着考察时看到的辛酸场景。
等大家的情绪稍微平复一些,林鸿彬才开口问道:“既然大家都看到了知青们的难处,那咱们也别光同情,都提提解决的思路!”
这个话题一提出,场面顿时安静,三人都低着头,眉头紧锁,没人说话。
大家都知道知青的苦,可真要想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却没那么容易。
林鸿彬见状,温和地笑了笑:“没事,大家大胆的说,我们这是内部讨论事情,不管说什么都不算数,出门后大家都要忘掉,不用有顾虑。”
有了他的鼓励,小方开口说道:“林队长,我个人认为,那些林场有不少木材资源,可以协调他们拿出一些木材来换物资,这样既能发挥林场的优势,又能解决知青的物资短缺问题。”
他的话刚说完,就有人提出疑问:“想法是好,可运输怎么解决?既然是协调了,肯定不是计划内的,需要另派车辆。”
小方立刻补充道:“我之前了解过,原来生产建设兵团的21团、22团不是划给了省革委会交通局吗,我们那天参观的浮流汽修厂年产数百辆汽车,也是省革委会交通局名下的单位。
我们可以跟省革委会交通局协调,让这几个单位合作,组建一个知青运输队,专门负责运输木材和物资。”
“运输问题解决了,那物资呢?我们拿什么跟林场换木材?” 又一个问题抛了出来。
林鸿彬抬了抬头,说道:“物资我来想办法!”
领导不就是打物资的主意吗?要知趣一点。
下午,林鸿彬把整理好的资料找卓组长汇报。
卓组长翻着方案,手指在纸页上轻轻点了点,抬头问道:“方案看着挺周全,但你能保证有足够多的物资吗?这可是关键。”
“我可以去其他单位协调,保证不会少。” 林鸿彬语气肯定地回答。
卓组长满意地点了点头,笑着称赞道:“不错!有这份担当就行。”
顿了顿,他又特意跟林鸿彬解释道,“这几年地方保护主义越来越严重,跨区域合作难推进得很。
我们省里要是通过行政协调,又容易导致利益分配不均,地方上抵触情绪大得很。
所以现在就缺一个单位或者组织,专门去协调各方,牵线搭桥,解开合作里的‘扣子’,保障好每个地方的利益。
这事我看就交给你去办,省革委会交通局那边我会打招呼,你尽管放手去做,做好了我给你请功。”
林鸿彬心里忍不住苦笑,果然没逃过“谁提方案谁干活”的惯例,领导这是准备把他当牛马用了。
不过也没白干活的道理,林鸿彬得想办法在这里好好的挣一笔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