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合作可以规范了(2 / 2)

眼下刚收获的水稻,大部分要作为种子留存,既不能像普通粮食那样直接分给村民当口粮,也没法按常规流程缴纳公粮,这些都得跟粮食系统好好沟通,不然村民的基本生活都没法保障。

“林书记,我们直接收购一批稻种,你们给发钱发粮票不就好了?”电话那头的庄局倒是给了个方案。

“庄局啊,稻种审批不是还在走流程吗。”林鸿彬对着电话说道,

“而且领粮票村民不同意啊,直接用粮票,他们就没有米糠了。

各家各户都养着猪和鸡,全靠米糠当饲料。

要是没了米糠,牲畜都养不成了,这可是事关每家每年数百元收入的大事,村民们肯定不答应。

庄局,能不能想个办法,既解决村民的口粮,又不影响他们养猪养鸡?”

电话那头的庄局长沉默了一会儿,很快给出了方案:

“林书记,这样吧,你们单位用稻种做抵押,我们粮食局先封一个仓库。

直接把大队的公粮抵了,然后给大队发稻谷票,可以直接去粮站提稻谷,先把口粮解决了。”

“还是庄局高明,就按你的方案办。”林鸿彬捧了一句。

让对方出主意,事情才能更快的解决。

大队队员的口粮问题解决了,得重新和生产队协商合作模式了。

因为石洋大队没有划归育种中心管辖,两者现在只是合作关系,之前都没经历过,只有口头约定,靠的是林鸿彬的信用。

由于是刚开始合作,三个生产队各干各的,在农药、化肥等方面也不够统一。

现在做了一遍了,大家心里也有数了,合作可以规范了。

这天,林鸿彬把大队干部、三个生产队的队长、知青代表水稻育种基地,桌上摆着刚泡好的茶。

他开门见山:“现在的问题就摆在这儿,要想把良种种好、推广好,就必须有统一的规矩,不能再各干各的了。今天请大家来,就是想一起商量个靠谱的合作模式,让咱们双方都能受益。”

不断的沟通协商后,合作的条件简单明了:

育种中心指导村民、知青育种,育种中心负责农药、化肥,以及分配口粮,代缴纳公粮等。

村民和知青则按照育种中心的技术要求下田干活,以工分的形式记录劳动,年底按工分参与分红。

在收益分配上,扣除农药、化肥、农机使用等成本后,剩余的利润按五五分账 —— 育种中心分一半,用于后续的科研投入和设备更新;石洋大队所有村民、知青的工分总和抵另一半,再按工分多少分配给个人。

这个方案一公布,村民们都乐开了花。

要知道,卖稻种的价格可比卖普通水稻高得多,去年有几种高产水稻的稻子和种子的价格是1:4,这水稻这么高产,价格也低不了,所以利润根本低不了。

而且对大队来说,啥成本都不用出,不用自己申请农药化肥、不用跟粮食系统打交道、不用操心公粮缴纳,只要好好干活挣工分,就能拿到实实在在的分红。

以前生产队每年申请农药、化肥都要跑断腿,跟粮站对接缴纳公粮更是麻烦事一堆。

现在这些活儿全由育种中心包了,挤出来的时间正好能多侍弄家里的兔子,一年下来还能多挣不少钱,怎么算都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