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移步到养鸡场附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的蜂箱,养蜂小组很有成果,培育了一大批的蜂王,只是现在林场附近蜜源有些不够了。
“这是我们林场驯化并培育的蜜蜂,个体大,产蜜率也高,现在也到了可以推广的时候。”林鸿彬介绍道。
“蜂蜜是个好东西,古邑公社的领导也在,沟通下就快速的推出去,后续再培育再向其它地方推广。”丁副主任直接下令。
“是!”
养鸡场的篱笆上,丝瓜、黄瓜、刀豆、佛手瓜等挂的满满登登的。不管是大领导还是小干部,一行人基本是种过地的,一看这情景,都吸了口气。
“吴记者,帮忙过来拍些照。”隋研究员赶紧招呼记者。
“这挂果率,快是普通的两倍了,林场长,你们这是哪里弄来的品种?”
“我们按农林大学的老师指导,种种就成这样了,可能是变异了吧!”
“留种、留种、一定要多留种!”隋研究员还是这句话。
农业口的领导也掏出笔记本来,开始写写记记的。
一路走一路看,听到最多的就是:“留种,多留种!”
一路逛下去。
很快的到了土豆田,田边已经准备好几把锄头了。
一群人很快的挖了两排,土豆个体差异很大,大的有拳头大,小的只有拇指大,有一部分还开裂了,只有5成左右是正常的。
“湿度这么大还能长成这样?你们这倒是可以筛选出适合南方低海拔地区气候的土豆。去年有没有种?情况怎么样?”
“去年秋天开始试种秋土豆,品相完好的在6成5以上;冬天也种了一茬,品相完好的在8以上。今年秋天准备扩大种植面积验证适应性?。”
“如果你们能筛选出适应南方低海拔地区的土豆品种,你们又是大功一件。”隋研究员整个人显得激动起来。
“隋研究员,这个土豆很重要吗?你帮我解释解释。”丁副主任问道,他一看到隋研究员的状态,和早上在稻田边差不多。
“这玩意耐寒、耐旱、耐贫瘠,很多地方当主粮吃,我们靠海这一带高温高湿,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品种。所以在这个时候,这里能种出这样子我很意外。”
“那在盐碱地能不能种?前几年我们在海山岛试种了一批,基本没收成。”
“我觉得可以试试。既然这里能种好,说不定盐碱地也成,拿一小块地试试没损失,如果成了,那意义跟今天收获的高产水稻差不多!”隋研究员回道。
丁副主任转头朝林鸿彬问道:“鸿彬同志,你在开发海山岛的座谈会上说的土豆就是这个吧?”
“是的,丁副主任!”
“那能提前试种吗?”
“7~8月份那边的条件不是很好,一场台风就能把种的全摧毁,还是在等等吧,按计划进行!”
“也行,我这外行就不指挥你们内行了!几十年都等了,也不差这两个月。我在福山干了近二十年,也没把福山带好,对不起福山人民啊!”
“领导,很多事情是时代所限,非人之过!”
“你倒是会安慰人!行吧,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