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气氛明显的紧张起来,现场也都安静下来。
一袋一袋的重量开始报出来:73斤4两、80斤2两......总共三千二百一十七斤。
一听大队的会计报出重量,现场瞬间炸了锅,所有的人都欢呼起来!
“这几块田加起来有多大?”丁副主任问道。
“两亩刚出头。”生产队长林振文赶紧回应。
“意思是每亩湿稻有1600多斤?”
“前些天刚下完雨,湿度会大一些,再去掉一些秕谷、杂质,晒干后每亩在1100斤左右。与旁边的‘广陆矮4号’(备注)的早稻相比,增产四成左右。”省农科所的研究员很快的计算出亩产量。
研究员接着说道:“看这些稻子的情况,秧苗明显插种的过密了,要是再稀疏一些,产量还能再高一些。”
现在当地的早稻亩产在800来斤,而晚稻还能稍微高一点。这早稻能产1000多斤,那一亩的年产至少有一吨了。
这明显是有了一个大跨越,是历史性的突破。
丁副主任激动之情难以言表,直接握住身边村民的手,一个一个的握过去,嘴里还不停的说道:“感谢你们为国家种出优秀的水稻。”
乡亲们的兴奋劲也是不可阻挡。互相拥抱、拍肩。
记者的快门也在不停的闪着。能增产四成的水稻,这是个大新闻啊!
林鸿彬不管其他人,他只盯着陆才研究员看,“广陆矮”的“陆”就是陆才老爷子的“陆才号”籼稻。林鸿彬就怕这老爷子一激动就过去了,那喜庆的气氛就得打折了。
还好,老爷子咳嗽了几声后就稳住了。但林鸿彬怕出意外,还是递给他的家人一罐空间水,示意给老爷子喝。
现在没办法给空间水做检测,但林鸿彬觉得它带着某种活性物质,应该能帮助老爷子多活几天,要是能经常饮用,多活些日子是没什么问题的。
称完稻子,剩下的就是生产队和技术员的事了,等晒干后上报实际重量,然后放在特定的地方储存,等着开年后在技术员指导下播种,不出意外的话,年底村里就会设置水稻育种场了。
至于怎么邀功、怎么推广,领导们回单位后开会开会上报,需要一些时间。
语言不通,记者也没怎么采访村民们,但他找上林爷爷。
他是看出来了,不管是公社的领导,还是生产大队的干部,说话时有意无意的都会看向林爷爷,加上地区领导先向林爷爷打招呼,地革委农业局领导一来就向林爷爷敬礼,就是普通人也知道林爷爷身份可能不一样,何况一个记者了。
结束完采访,一帮人脸带喜气的上了车,要去林场继续考察。
林鸿彬把大队的一帮人一起叫上,还把爷爷奶奶也扶上了吉普车,他自己则和大队的人一起坐上拖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