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历史惯性(1 / 2)

3月底,青云山知青林场突然来了一个调查小组。

话倒是说的很客气,就是请林鸿彬回避,直接把林鸿彬赶回家里,搞的林鸿彬一头雾水,林场的人也都被吓到了——这是出啥事儿了?

三天时间,调查小组走遍了林场的角角落落,翻遍了林场所有的账本,也询问了林场诸多的人员。

说白了,调查集中在几点:

青云山知青林场的工作成果是否属实;

林场知青们生活上有没有问题,有没有受到林场管理者的不合理的打压;

管理者的作风,特别是林鸿彬这个场长的作风有没有问题;

林场管理者在经济上有没有问题,特别是林鸿彬这个场长有没有挪用公款、贪污之类的问题。

三天查下来,工作成果和生活作风是没有问题的,至于经济问题就多了。

林鸿彬签字领走的太多笔款项,都确认过是卖物资给林场,包括蛋、鸡、羊、粮食、杂粮、树苗、鱼苗、水果等,价格倒是与国家的收购价差不多。

当然还有数百只活猎物没有计算费用,但林场都有记录。

三天后,林鸿彬被叫回到林场。

调查组的人很客气的把林鸿彬请到会议室,先道歉:“林场长,很抱歉,工作需要。”

“我理解!”

对方接着问:“林场长,有些问题需要和你确认下。我们调查发现,很多物资都是你出去买的,你能说说原因吗?”

“我从小就在公社跟爷爷一起住,各个大队各个生产队我都有认识的,要买计划外物资,知青林场里只有我比较方便。”

“能说说理由吗?”

“我找的基本上是以前的老游击队员,他们是看着我长大的,也都把我当成他们的子侄,对我比较照顾,照顾死去战友的孩子这是传统。

当然我们林场也没亏待过这些帮忙林场的生产队,我们林场有掌握什么新技术也都现在他们那里做推广。”

林鸿彬只能编谎言了,林鸿彬就赌这些调查组的人不会去查。作为教员亲点的模范单位是不能出问题的,无则加勉,有则“盖”之,一但查到出题了,也得帮忙把问题解决了,实在解决不了得,就得把问题给遮盖掉。

调查组的领导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

他们是看过林鸿彬的资料,知道他爷爷是老游击队长,父亲是烈士,用这个理由也能说的通,他们调查的目的不是解决林鸿彬,只要有合理合规的解释就可以了。

“非常感谢你的配合,我们对你的所作所为表示钦佩!”

“谢谢夸奖!领导,我能问问这次调查的原因吗?”林鸿彬趁机问道。

调查组的也没瞒着:“告诉你也无妨,你们隔壁的蒲阳县有位叫郑庆宏的教师,他写信给教员,说他儿子下乡后日子过的多么的不好,然后中央下令彻查上山下乡。因为其他地方查出太多问题了,所以省委领导安排我们到这里调查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