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酒坐在座位上,眉头紧锁,他知道林夙的观点对儒家传统的“礼即天理”思想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他并没有立刻反驳,而是陷入了思考。
过了一会儿,祭酒缓缓站起身来,说道:“林公子所言,有一定的道理。我们也承认‘礼有损益’,在不同的时代,‘礼’确实会有所变化。但礼的核心,也就是‘仁义’,是永恒不变的‘道’。”
他走到林夙面前,目光坚定地说:“‘仁义’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它是超越时代和地域的。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仁义’都应该是我们遵循的根本。”
林夙看着祭酒,微微一笑,说道:“祭酒所言,‘仁义’确实是非常重要的道德准则。但我认为,‘仁义’的内涵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不同的人,对‘仁义’的理解可能也会有所不同。”
台下的师生们又开始议论纷纷,他们觉得这场辩论越来越精彩,双方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
“就拿古代的‘忠君’思想来说,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它被认为是‘仁义’的一种体现。但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强调的是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这与古代的‘忠君’思想是有所不同的。”林夙继续说道。
第四节:悬念伏笔
林夙和祭酒关于“仁义”内涵的争论愈发激烈。林夙坚持认为“仁义”的内涵会随着时代变化,而祭酒则坚信“仁义”是永恒不变的“道”。
台下的师生们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林夙的观点,认为应该与时俱进地理解“仁义”;另一派则支持祭酒,认为“仁义”的根本不能改变。双方争论不休,场面一度有些混乱。
就在这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群身着官服的人匆匆走进正殿,为首的是一位官员。他面色凝重,大声说道:“稷下学宫此次论道,引起了各方关注。上面有令,暂停论道,等候进一步指示。”
林夙和祭酒都感到十分意外,他们没想到这场论道会受到官方的干预。全场师生也都安静下来,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暂停论道?”林夙心中充满了疑惑。他看着那位官员,想要问个清楚,但官员只是摇了摇头,没有给出任何解释。
祭酒皱了皱眉头,说道:“既然是上面的命令,我们只能暂时服从。但希望这不会影响我们对真理的追求。”
官员带着人离开了正殿,留下了一脸茫然的众人。林夙和祭酒知道,这场论道暂时告一段落,但他们心中都明白,事情远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