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所诵念的,并非随意的求雨咒语,而是严格遵循经典,陈述缘由(春旱苗枯)、引用依据(《礼记·月令》)、表明不得已之情(僭越天时)与正当目的(润泽生民),最后才提出请求。整个过程,充满了仪式感与规范性。
随着他的诵念,异象陡生!
原本晴朗的天空中,以观星台正上方为中心,肉眼可见的水汽开始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初时淡薄如烟,迅速变得浓重,凝结成絮状的云朵。云层翻滚,颜色由白转灰,再化为墨黑,其间隐隐有电光流转,低沉的雷声如同战鼓般由远及近。
“能量剧烈波动!目标通过特定仪式与言灵,成功向‘底层协议’提交指令并获得授权!环境能量正被大规模调动,进行物质形态转换与相变(水汽凝聚、成云、致雨)。能量流向精准,作用范围被严格限定在以观星台为中心,半径约三里的扇形区域内,边界清晰。”秦的数据流飞速刷新。
林夙紧紧盯着天空和孟珙。他看到孟珙的身体在微微颤抖,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维持如此大规模的能量引导,显然对他而言也是极大的负担。他诵念的声音愈发高昂,手印也在不断微调,控制着云层的厚度与雨势的大小。
“降!”
随着孟珙最后一声短促而有力的敕令,豆大的雨点终于从墨色的云层中倾泻而下!哗啦啦的雨声瞬间笼罩了指定的区域。雨水充沛,打在山石草木上噼啪作响,干燥的地面迅速湿润,汇聚成涓涓细流。
然而,这雨下得极有“规矩”。以观星台为界,靠近学宫建筑群的一侧,雨水柔和细密,如同精心计算的灌溉;而朝向远处荒山的一面,则雨势稍大,旨在快速补充地下水脉。更令人惊叹的是,雨区的边缘,仿佛有一道无形的墙壁,雨水到了那里便戛然而止,界限分明,圈外的土地依旧干燥,阳光灿烂。
第四节:有限的调用
这场“言灵之雨”持续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当孟珙的声音再次响起,诵念感谢与送神之辞时,天空中的乌云如同它出现时一般,迅速消散,阳光重新洒落,只有空气中弥漫的湿润土腥气和叶片上滚动的晶莹水珠,证明着刚才那场奇迹般的降雨真实不虚。
孟珙在弟子的搀扶下,略显疲惫地向祭酒行礼后退下。祭酒自始至终未曾言语,只是微微颔首,目光似乎不经意地扫过下方观摩的人群,在林夙的方向略有停顿,随即转身离去。
周围的士子们爆发出热烈的议论声,无不赞叹孟师兄神通广大,言出法随。但林夙的眉头却微微蹙起,陷入了沉思。
“秦,最终分析报告。”
“任务完成。‘祈雨术’全过程记录分析完毕。核心结论:此‘言出法随’并非无中生有的‘创造’,而是基于现有物质(大气中的水汽)与能量(环境灵机),通过符合‘礼法’规则(经典依据、仪式流程、正当目的)的‘指令’,实现的有限度、有条件的‘调用’与‘引导’。”
秦的声音冰冷而客观:“其局限性体现在:一,范围严格受限,无法超越施术者精神引导能力与仪式锁定的区域;二,持续时间受控,与施术者能维持的精神力输出直接相关;三,威力\/规模存在上限,受环境基础物质能量储量及‘礼法’规则对‘僭越’容忍度制约;四,存在明显施法代价,孟珙表现为精神与体力的大量消耗。”
林夙缓缓吐出一口浊气,眼中的明悟之色越来越浓。他明白了。儒家的力量,更像是在一个庞大的、预设好的规则系统(礼法)内,通过正确的“密码”(经典、礼仪、言辞),获得相应的“操作权限”。你可以调用系统内的资源(天地能量),完成某些操作(祈雨、锐金、启智),但你无法超越系统本身的限制,无法创造系统规则之外的东西。
这并非无所不能的造物主之力,而是规则体系内的精密管理员权限。其强大在于稳定与秩序,其局限也在于此——它被自身的规则牢牢框定。想要打破它,或许不需要更强的力量,而是需要找到其规则体系的漏洞,或者,提出一套超越其规则的新“协议”。
他看着周围依旧沉浸在兴奋与崇拜中的士子们,心中那份独自探寻真相的孤独感愈发清晰,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回收【精神增幅器】的道路,似乎在这一刻,又清晰了一分。他需要的,不是对抗这场“雨”,而是理解制造这场雨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