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言灵之雨(1 / 2)

第一节:观礼邀约

入学仪轨的肃杀之气如同尚未散去的阴霾,萦绕在不少新来士子的心头。接下来的两日,林夙(化名林子夙)谨言慎行,白日里大多待在藏书阁一楼,翻阅那些基础的儒家经典与礼仪注疏,晚上则回到“温故园”客舍静思。他并非真正钻研学问,而是借助AI秦的强大分析能力,如同海绵吸水般,疯狂汲取着构成此方世界“底层协议”的“礼法”知识体系,试图理解其内在逻辑与运行边界。

这日清晨,他正在客舍前的庭院中,对照着脑中秦整理出的《礼记·曲礼》能量映射图谱,观察几名老生如何通过一丝不苟的晨间揖让之礼,微妙地调整自身气息,与学宫晨光中的能量场达成和谐共鸣。一位身着月白儒衫、气质温润的年轻士子微笑着向他走来。

“可是新来的林子夙林兄?”来人拱手一礼,动作标准而自然,仿佛本身就是“礼”的化身,“在下颜清臣,奉祭酒之命,特来相邀。”

祭酒?林夙心中微动,面上却露出恰到好处的受宠若惊与疑惑,连忙还礼:“不敢当颜兄之称,后学林子夙,不知祭酒大人召见,所为何事?”他记得章纲中祭酒将在第155章初次正式登场,此刻的提前关注,似乎预示着某种变数。

颜清臣笑容和煦,如春风拂面:“林兄不必紧张。非是单独召见。今日恰逢学宫‘观礼日’,祭酒于‘观星台’亲自主持‘祈雨术’演示,以供新晋弟子及游学士子观摩体悟。祭酒言,新晋士子中,林兄气度沉静,于‘礼’颇有悟性,特命在下前来相请,望林兄莫要推辞。”他话语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拒绝的意味。

“秦,分析。”林夙一边对颜清臣表示荣幸与感谢,一边在脑中快速下令。

“目标‘颜清臣’,能量反应纯净且强度较高,与学宫核心能量场亲和度预估超过85%。行为模式符合儒家高徒特征。‘祭酒关注’事件概率提升。建议接受邀请,此为近距离观察高阶‘言出法随’应用的宝贵机会,有助于完善对‘底层协议’的认知模型。”

林夙从善如流,随着颜清臣穿过数重庭院廊庑,向着学宫地势较高处行去。颜清臣步履从容,言谈间引经据典,对学宫各处景致、典故信手拈来,不仅介绍了“观星台”乃是历代祭酒观测天象、演练大型言灵之地,更不经意间提及,主持今日祈雨的,乃是祭酒门下一位专精此道的高徒,孟珙。

第二节:登台望气

观星台位于学宫后方一座孤峰之巅,并非想象中的平坦石台,而是一座依山势修建的、共有九层的环形高台建筑,每一层都以白玉石栏围护,镌刻着日月星辰、山河社稷的图案以及对应的祈福铭文。越往上,面积越小,气息也越发肃穆。寻常弟子与士子,只能在下三层观摩。

林夙跟随颜清臣登上第三层,此处已是人头攒动,数百名士子井然有序地立于栏杆之后,翘首以盼。他寻了一处视野开阔的位置站定,抬头向上望去。只见最高层的第九层平台上,仅有寥寥数人。为首者,是一位身着玄色深衣、身形清瘦、面容古朴的老者,他并未戴冠,花白的头发仅以一根木簪束着,负手而立,仰观天宇,虽看不清具体容貌,但那股渊渟岳峙、与整个学宫气息浑然一体的气度,让林夙瞬间确定——那便是当代稷下学宫祭酒。

祭酒身侧,站着一位身材高大、面色肃穆的中年儒者,身着庄重的祭服,头戴高冠,正是今日的主角孟珙。他正微闭双目,调整呼吸,周身的气息与整个观星台,乃至与头顶的天空,产生着某种玄妙的联系。

“能量场监测:顶层平台为强能量节点。目标‘孟珙’正在与学宫能量场及大气能量进行高精度同步。其精神波动频率稳定,与《礼记·月令》及《尚书·洪范》中关于‘雨’的论述章节高度契合。”秦的汇报细致入微。

天空湛蓝如洗,万里无云,阳光炽烈。要在这种天气下祈雨,显然并非易事。林夙能感觉到,周围的空间中,那股无形的“礼法”之力正在缓缓汇聚,如同巨大的弓弦被逐渐拉开,等待着释放的指令。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那神圣的一刻。

第三节:云聚雨落

辰时三刻,一声清越的玉磬之音自顶层传来,回荡在山峦之间。孟珙猛地睁开双眼,眼中精光湛然。他上前一步,面向东方,整衣,肃容,继而深深一揖。起身后,他双手抬起,在胸前结成一个古朴的手印,同时,清朗而庄重的声音如同吟唱般响起,每一个字都咬得极准,蕴含着独特的力量韵律:

“维莫之春,土膏脉动,万物渴霖。谨依《月令》,孟春行夏令,则雨水不时。今僭越天时,然念及稼穑艰难,生民所系,敢以微末之躯,奉请云师雨伯,赐甘霖以降,润泽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