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盟友之手(1 / 2)

电话那头,柳晴的沉默仿佛凝滞了数秒,随即传来她压低后愈发显得冷静的声音:“风声确实有些紧。冯国强虽然倒了,但他深耕罗山多年,关系盘根错节,像一棵砍倒的大树,根系还死死抓着泥土。最近省里有些场合,隐约能听到一些议论,指向并不明确,但核心都绕不开‘生活作风’四个字。还有人似乎在打听你之前在青溪时期的一些旧事,包括……小茹。”

路远的心再次下沉。果然,对手的触角比想象的更深,不仅瞄准了现在的林晓薇和苏晚晴,甚至开始回溯他在青溪的过往,试图将他的“历史问题”也一并翻出来。金茹作为他曾经最亲密的战友和情人,虽然如今关系已趋于平淡,但若被旧事重提,依然会对他造成不小的困扰和负面影响。

“我知道了。”路远的声音保持着平稳,但握着手机的手指却不自觉地收紧,“还有吗?”

柳晴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另外……关于苏晚晴记者。你们在长三角期间,是否有过比较……引人注目的接触?我听到一点极其模糊的说法,但因为没有实据,目前还只是停留在小范围的猜测层面。不过,涉及到苏书记的女儿,性质就完全不同了,哪怕只是猜测,也足以让很多人竖起耳朵。”

路远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苏晚晴这边果然也被注意到了。虽然柳晴说的模糊,但这已经足够敲响警钟。在体制内,很多时候并不需要确凿的证据,只要怀疑的种子种下,就足以滋生事端。

“工作接触,仅此而已。”路远给出了一个标准且无可指摘的答案,但他知道,这话能骗过别人,却骗不过电话那头对他知之甚深的柳晴。他转而问道:“省里主要领导层面,有什么动向?”

这才是关键。底层暗流涌动固然麻烦,但决定风向的,始终是站在高处的人。

“郑书记(郑明)那边暂时没有异常,他应该还是支持你的。”柳晴分析道,“至于苏书记……态度有些微妙。他近期在几个非正式场合提到领导干部要‘修身齐家’,要‘慎独慎微’,虽然是对全省干部提出的普遍要求,但在这个节骨眼上,难免让人产生一些联想。李卫国秘书前几天似乎也侧面了解过你近期的行程和工作状态。”

苏铭书记果然已经有所察觉,并且通过这种不点名的方式,表达了他的不满和警告。这让路远感到压力倍增。他不能失去苏铭的支持,至少不能公开站到他的对立面。

“谢谢,柳晴,这些信息很重要。”路远由衷地说道。在孤立无援的时刻,柳晴提供的这些来自省里的动态,如同迷雾中的灯塔,让他能更清晰地看清周围的险境。

“你自己一定要小心。”柳晴的语气带着难得的郑重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罗山现在是风口浪尖,你又是众矢之的。很多眼睛在盯着你,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被无限放大。尤其是……个人方面,务必处理干净,不要授人以柄。”

她的话没有点明,但路远听懂了。这是在提醒他,必须尽快、妥善地处理好林晓薇和苏晚晴这两条线,消除所有隐患。

“我明白。”路远沉声应道,“我会处理好的。”

挂断电话,路远在办公室里踱步。柳晴的信息印证了他的判断,危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确实存在的暗流,并且已经引起了高层的注意。他之前的部署是正确的,必须双管齐下,甚至多管齐下。

他再次叫来赵干,询问秘密调查组的进展。

“书记,已经有眉目了。”赵干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冯斌涉嫌参与了一起非法集资案,数额巨大,而且和几个地下钱庄往来密切。我们还在梳理他利用冯国强影响力,插手工程项目的证据。最多再给我们两天时间,就能形成初步的证据链。”

“加快速度!”路远命令道,“我要的不是初步,是铁证!要能一击毙命,让他们再也没有翻身的可能!”

“是!”赵干领命,顿了顿,又低声道,“林晓薇同志那边已经按照您的指示,安全转移。她情绪……还算稳定,只是很担心会连累您。”

路远摆了摆手,示意知道了。林晓薇的担忧是必然的,但现在不是安抚的时候,安全是第一位的。

处理完这些紧急事务,路远强迫自己坐下来,批阅堆积的文件。然而,一份来自开发区管委会的请示报告,却让他刚刚稍缓的眉头再次紧锁。

报告是关于之前接洽的、有意在罗山设立区域总部的国内某知名互联网企业“腾龙科技”的。原本谈判进展顺利,对方对罗山的营商环境和产业配套十分满意,几乎已经到了签约落地的阶段。但就在今天上午,对方负责此项目的副总裁突然致电管委会,语气含糊地表示需要“再仔细评估一下罗山的综合环境”,尤其是“投资环境的稳定性和确定性”,签约事宜暂时搁置。

“综合环境”?“稳定性和确定性”?

路远敏锐地捕捉到这些词汇背后隐藏的潜台词。这绝不仅仅是商业考量!很可能是对方听到了什么不利于罗山或者不利于他路远的风声,担心政治风险,从而采取了观望甚至退缩的态度。

冯国强余党的动作,竟然已经开始影响到罗山的经济发展了!这是路远绝对不能容忍的!

他立刻叫来分管招商的副市长和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详细了解情况。果然,对方在电话中虽然没有明说,但委婉地提及“听到一些关于罗山高层的不利传闻”,担心会影响未来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