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官途:青云志 > 第17章 苏晓棠的牺牲

第17章 苏晓棠的牺牲(2 / 2)

在女调查员轻声而坚定的安抚下,她才用尽全身力气,挤出了那最黑暗、最屈辱的真相,声音低得如同耳语,却字字泣血,

“…他…他…强奸了我…”

病房里死一般的寂静。

隔着一层玻璃的郑明和调查员们脸色铁青,拳头紧握。虽然早有最坏的预料,但当亲耳听到受害者亲口陈述这禽兽不如的暴行,强烈的愤怒依然如岩浆般在胸中翻涌,几乎要冲破理智的堤坝!

“…事后…他…他甩给我一张纸…逼我签字…是…是举报路书记…举报他和我有不正当男女关系的材料…说只要我签字按手印…去县纪委作证…就…就放过我…不然…就把今晚的事说出去…让全镇人都知道…还说…还说会让我‘意外’消失…”

苏晓棠的泪水决堤般汹涌而出,浸透了枕巾,

“我…我吓疯了…不敢签…他们…他们就打我…用最难听的话骂我…还…还用摄像机拍了录像和照片…”

“然后呢?”

女调查员强忍怒火,声音保持着平稳。

“…我拼命反抗…哭喊…他们就堵住我的嘴…把我锁在屋里…像关牲口一样……我…我吓傻了…脑子一片空白…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们又打电话来…阴森森地说…说如果怀了孩子…就说孩子是路书记的…那就更好了…可以一起搞臭他…如果我不按他们说的做…就算孩子生出来…他们也有的是办法…让孩子‘意外’没了…”苏晓棠终于崩溃,失声痛哭,那哭声撕心裂肺,充满了无尽的恐惧、绝望和屈辱,“…路远…路书记他是好人…是清溪的希望…我不能害他…我也不能让孩子…所以我…我只能说孩子不是他的…我只能走…走得远远的…离他越远越好…他才安全…孩子…也许才有一线生机…”

碎片化的记忆终于拼凑出一幅完整而令人发指的血泪图景。

赵大强(极大概率是受赵东升直接指使或至少是默许纵容),以最卑劣、最残忍的手段强奸了苏晓棠,并以此作为要挟的核心筹码,逼迫她诬陷路远生活作风败坏。

其目的,就是要彻底搞垮路远这个眼中钉,保住他们通过垄断清溪镇道路维修而攫取的巨大非法利益链!

苏晓棠为了保护路远的前途和声誉,更为了保护腹中这个因罪恶而孕育却无比无辜的小生命,选择了独自背负这如山般的苦难,甚至不惜用最伤人的谎言推开路远,将自己放逐到最偏远的青石崖!

苏晓棠的证词是投向深渊的重磅炸弹,但要将凶徒彻底钉死在审判柱上,需要形成无懈可击的证据链。

省调查组展现出强大的专业能力和雷霆手段。

法医专家克服困难,成功从苏晓棠体内提取到了关键的生物物证残留(案发后她因极度恐惧和随后的奔波未能及时报警和取证)。

这份物证与秘密抓捕归案的赵大强进行了dNA比对。

结果:完全匹配!这是无可辩驳的铁证!

调查组突击搜查了赵大强的住所、办公室及其名下的运输公司。

在一个隐藏的U盘里,找到了那些用于威胁苏晓棠的不堪入目的照片备份。

同时,技术部门通过深度恢复,在其被删除的手机通讯记录中,发现了案发前后与赵东升秘书(已被控制)的频繁通话记录。

通话时间点(尤其是案发当晚和次日上午)和语境高度可疑,虽无直接指令内容,但指向性极其明确。

通过大规模的走访排查,找到了案发当晚在苏晓棠宿舍附近见过赵大强及其两个手下驾驶车辆停留的目击者。

镇卫生院妇产科医生在后续复核苏晓棠医疗记录时,明确证实其身体存在符合暴力性侵害的特征性损伤(这一细节在最初的紧急抢救中因专注于保命而被暂时搁置)。

审讯室内的赵东升,依然是一副老谋深算、油盐不进的模样。

他将所有罪责推得一干二净,声称对侄子赵大强的兽行“毫不知情”,只是“疏于管教,深感痛心”。

他承认与路远在工作上有分歧,但坚决否认指使或授意任何人进行诬告陷害和人身伤害,更对强奸指控表示“震惊、愤怒和难以置信”,试图将自己塑造成一个被蒙蔽的、负有领导责任的长者。

然而,由苏晓棠血泪控诉的证词、dNA铁证如山、胁迫用的照片、指向性极强的通讯记录、关键时间点的目击证言以及医学损伤旁证构成的完整证据链,已经如同精钢打造的枷锁,将赵大强牢牢锁死在强奸罪、诬告陷害罪、非法拘禁罪、侮辱罪等多项重罪之上!

等待他的必然是法律的严惩。

而赵东升,虽然暂时没有直接下令强奸的录音或书面证据,但他指使销毁证据(通过秘书遥控指挥销毁账目和通讯记录)、指使他人诬告陷害路远(通过秘书遥控赵大强等人炮制虚假举报信)的证据链条已经清晰闭合!

其滥用职权、巨额贪污受贿(核心即通过小舅子采石场和关联公司垄断修路工程)的更多罪证正在被层层剥开,冰山之下是触目惊心的腐败!

他精心构筑的“防火墙”在环环相扣的铁证面前,已然摇摇欲坠,崩塌只是时间问题。

在苏晓棠身体状况奇迹般地稳定下来、能够短暂下床活动后,一个阳光和煦的上午,野马涧环线工程的奠基仪式,终于在万众翘首以盼中举行了。

地点选在了工程起点,一处视野开阔的山坡。

没有奢华的布置,只有简朴的横幅和招展的彩旗。

但现场人山人海,比任何庆典都更显隆重。

经历了风暴洗礼的清溪镇百姓,脸上洋溢着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对未来的深切期盼。

路远作为党委书记、工程总指挥,站在人群前方。

他比之前清瘦了些,眉宇间刻着风霜,但眼神更加深邃、沉稳,如同被山洪淬炼过的磐石。

他没有站在高台上,而是站在乡亲们中间,手持简易扩音器,声音沉稳有力,

“乡亲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为野马涧环线奠基!这条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我们清溪人,用肩膀扛,用手抠,用汗水和泪水,甚至…用难以想象的牺牲,一点一点争来的!它承载着我们祖祖辈辈走出大山的梦想,更连接着我们子孙后代的希望!”

掌声如潮水般响起,许多老人激动地抹着眼泪。

“这条路修通,我们的娃儿上学不用再爬鬼见愁!我们的茶叶、药材、山货,能卖上好价钱!外面的医生能进来,想看看咱清溪好山好水的人也能进来!它通的是路,更是我们清溪人的活路和心气!”路远的声音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今天,我们不仅要奠下基石,更要立下一个誓言:这条路,必须修成!修好!修成一条干干净净、通向富裕的康庄大道!”

“好——!”

山呼海啸般的应和声震动着山谷。

奠基培土的时刻到了。

路远亲自搀扶着身体依然虚弱、裹着厚外套的苏晓棠,缓缓走到奠基石旁。

她的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中多了一丝劫后余生的平静,以及对眼前这片土地深沉的爱。

当路远将一把系着红绸的铁锹递到她手中,稳稳地扶着她,将一捧饱含着血泪与希望的泥土,轻轻培在奠基石旁时,现场瞬间爆发出更加持久、更加热烈的掌声!

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这个饱受摧残却依然坚强的女教师,充满了敬意、同情和无声的承诺。

苏晓棠的眼泪无声地滑落,滴落在新翻的、带着泥土芬芳的基石旁。

这泪水,冲刷着屈辱和悲伤,也浸润着对脚下这片土地和孩子们未来的深深祈盼。

路远站在她身侧,用身体支撑着她,传递着无声的力量。

这一刻,他们之间曾经的朦胧情愫,在共同经历的炼狱后,仿佛淬火重生,升华成了一种更加厚重、更加坚韧的,基于共同信念与守护责任的战友情谊。

仪式结束,路远亲自护送苏晓棠回卫生院继续休养。

车子行驶在回镇的路上,苏晓棠望着窗外热火朝天的工程筹备景象和人们脸上久违的笑容,沉默了许久,轻声说道,

“路书记,等路修好了,等孩子们的新教室盖好了,我还想回去教书。”

路远心头涌起一股暖流,郑重地点头,声音带着承诺的重量,

“好。清溪镇的孩子们,永远需要他们的苏老师。”

阳光透过车窗,洒在两人身上,前方的路依旧漫长,但希望的基石,已经深深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