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永徽之变35(2 / 2)

烛影跳动,将两人亲昵的轮廓投在铺满暗红锦褥的床畔。短暂的温馨沉默流淌过。片刻后,莫锦瑟放下茶盏,杯底轻触光洁桌面的声响细微却清晰。她抬起眼,目光再度凝聚,先前眼底的暖意沉淀为更深一层的凝重。

“今日……我遇到中宫了。”她平静开口。

宋麟正侧首给自己斟茶,动作未有半分滞涩,只是淡淡应了一声:“嗯。”仿佛听闻的不过是件闲散琐事,但那微微捏紧瓷壶手柄的指关节,泄露了他瞬间绷紧的关注。

“池皇后身上……”莫锦瑟的声音压得低了,仿佛怕惊扰空气中无形的线,“有公孙漱玉的味道。那股独特的……异香。我认得出来。”

清亮的茶水注入宋麟手中的青瓷茶盏,发出泠泠细响。他握杯的手指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杯沿停在唇边,并未饮下。

“哦?”他抬眼,眸光深沉锐利如箭镞,投向莫锦瑟沉静的双眼,“你疑心……公孙漱玉那根藤,又攀上坤宁宫这棵看似根基未稳、却已颇得圣心之势的新树了?”他语气平淡,却字字带着冷冽的剖析,“太后一去,她势力崩塌。如今这后宫里,池氏靠着陛下对她那点亏欠,又仗着家族势力与膝下皇嗣,行事愈发没了顾忌。前些日子暗中拉拢原明太后旧属,如今又公然为太子拉拢朝臣站台,气势汹汹,当真摆出了要做‘第二个明太后’的姿态……”宋麟嘴角勾起一丝毫不掩饰的鄙薄,“可惜,有其形而无其神,有其胆而无其谋,更无明太后那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段和气度!若非陛下念旧且眼下暂无更合心意的继后人选……”后面的话他没说尽,但未尽之言如同冰屑弥漫在空气里。

莫锦瑟点了点头,眉心蹙得更紧:“这正是我想不通的地方!公孙漱玉在乐阳公主府和临渊王府两处跳槽般反复投靠,已然惹人猜忌,明怀霄不是傻子,乐阳亦非善类。此刻她又去依附池皇后……难道她就笃定池皇后这条船不会翻?笃定池氏这‘第二个明太后’的势能一直旺下去?她公孙漱玉何时有了这洞察天机、押宝押得如此准确的本事?”

“或者说……”宋麟眸底幽光乍现,接过了莫锦瑟未尽的话,“她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认为池皇后这条船,当下值得一攀?值得在这个时机、以这种方式去攀?”

婚房内瞬间陷入一片沉凝的寂静。烛芯爆出一朵小小的灯花,细微的噼啪声在此时分外清晰。红光流泻在两人之间,将他们彼此眼中闪烁的惊疑不定映照得分外分明。

莫锦瑟深吸一口气,冰凉的空气刺入肺腑,让她混乱的思绪骤然澄澈。她迎上宋麟那洞察一切的目光,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斩钉截铁:“宋麟,我有个推论。公孙漱玉在这各方势力间百般钻营、左右逢源,绝不可能只为了她自己卑微的苟活!”

她眼神笃定,如同拨开迷雾的利剑,直接剖开那层假象:“我怀疑,她背后有人!有人在指使!有人在布局!利用她这张曾在明太后身边、如今看起来已然‘失势落魄’,反而更具隐蔽性和迷惑性的‘旧牌’,在试探、在牵引、甚至是在操控着……池皇后这突然迅猛崛起的后起之势!以池氏为掩护,去达成那个背后之人真正无法光明正大走出的步!”

“谁?”宋麟的声音低沉如墨玉相击,瞬间压低了周遭空气。他眸中翻涌的不再是情意,而是刑部侍郎审阅生死卷宗时才有的冷冽专注。

莫锦瑟身体微微前倾,靠近烛光,仿佛要将那个名字于幽暗中灼烧出来。她的声音清晰、坚定,仿佛带着穿透七载疑云的力量:

“冀——王——皇甫——凌!”

这个在太后遗言中沉甸甸的名字被骤然掷出,如同惊雷炸响于静室!窗外庭园里的夏虫似乎都噤声了一瞬。

宋麟眼神倏然锐利如鹰隼攫物,握着茶杯的手指猛地收紧,青瓷杯壁似乎都发出不堪重负的微鸣。他不置可否,目光死死锁住莫锦瑟,仿佛要从她脸上每一寸表情中找出哪怕一丝犹疑。

“此前,”宋麟的声音冷冽彻骨,打破令人窒息的沉寂,“你父亲莫将军,还有我,都曾疑心过皇甫凌。”他顿了顿,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疑心嘉祯太子的死,与他脱不开干系!甚至……他就是那个潜藏在最深处,操刀的真凶!”

他话锋陡转,锋利如刀,直指核心:“那么,若真是他皇甫凌藏在这公孙漱玉这张残破牌位的背后……在这长安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如此不择手段、翻腾搅动……他现下布这等迷局,冒这等凶险,所求为何?!”

莫锦瑟迎着他几乎能将人洞穿的目光,没有丝毫闪避。窗外更深露重,她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得如同冰棱碎裂于千仞寒潭,直指那不可言说的深渊:

“为谋夺大晟……万乘之尊!”

整个婚房里的空气瞬间凝固如铁!烛光似乎都被这惊世骇俗的六字震得猛跳了一下。案头那盏清茶袅袅腾起的热气,在这一刻都仿佛被冻结成了冰白的霜雾。宋麟眼中所有的沉静都被这骤然而至的终极论断彻底撕裂,只剩下一片寒芒暴射的惊涛骇浪!

万乘之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