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烛影之变(1 / 2)

水沉香灰白色余烬从金猊炉兽口中丝丝缕缕逸散,在珠帘垂荡、光线幽暗的殿阁内浮沉不定。乐阳长公主斜倚在厚重的紫檀云蝠纹宝座中,宽大柔顺的天水碧柔光锦袍袖如两片慵懒的流云逶迤垂落于织锦地衣,浑圆润泽的东海明珠缀在袖缘,随着她指尖一枚纯黑墨玉棋子的每一次轻叩,都折射出冷寂而压人的微光。

对面,永绥王皇甫洵端坐如松。一袭玄青色四爪行龙团花郡王常服,玉带收束出劲韧腰身,衬托着那张棱角分明却过于苍白的年轻面孔。他亦在看着自己指尖端着的玛瑙盏茶盅。薄而莹透的青瓷胎壁上,翠色茶汁微微晃动,碎玉浮沫细如星尘,衬得他指骨愈显清瘦修长。

“‘云山雾隐’,产自姑母封邑西岭。”皇甫洵的声音不高,质地清冷如玉石相击,在这过分沉寂又过分空旷奢靡的正厅里,余韵格外清晰悠长,“此名,亦衬此味。比起内苑贡品‘雨前龙芽’之直白清冽,多了重峰回路转的沉凝余韵。”他将茶盏略举,唇畔是一丝无可指摘的、淡如浮沫的敬意,“幽谷春深,山岚锁真容。此韵非凡品能及。”指尖动作优雅流畅,啜饮茶汤的姿态是浑然天成的王孙风流,言语中的试探却如同他眼中偶然掠过的锋锐寒芒,比水更冷。

珠帘外传来一声女童咯咯的甜笑,旋即是仆从急促却尽力放轻的脚步声追逐而去。殿内沉厚的帘帷吸纳着所有的杂音。乐阳眼睫垂落,视线仿佛落在指尖那枚无温的黑玉棋子上,又似乎穿透了它,落在更远处某个虚空燃烧的焦点。

“西岭……”她低低重复,喉间发出一声似笑非笑的轻哼,天水碧的宽袖微不可察地滑落半寸,欺霜赛雪的腕骨上那只巨大的、血光潋滟的鸽血红宝石镯子,红得惊心动魄。“三郎谬赞了。一点山野雾霭之气罢了,也只在此地堪能回味。”她终于抬起眼,凤眸深邃如幽潭,倒映着皇甫洵苍白的脸庞,“浮沫再美,离了这定窑薄胎,也不过是一捧浊水。茶尚且如此,何况……”那鸽血红的光泽在她眼底流转出近乎残酷的妖冶,“……何况这烹茶的水。”

浮沫浊水,定窑薄胎?皇甫洵心底微凛。他在指眼前这虚饰的太平,更是在指……那个端坐于珠帘之后、垂拱而治九州的“烹茶人”——明太后!浮沫不过是浮光掠影的盛世幻象,浊水才是这天下肌理深处奔流的本质?而姑母她,竟将自己比作了这捧住浮华假象的“定窑薄胎”?隐而不发,却字字诛心!

“水是沸了。”皇甫洵神色未动,只将手中玛瑙茶盏轻轻搁在旁边的紫檀小几上,玉质器皿与坚硬木料接触发出短促清脆的一响。“浮沫翻腾,看着热闹,然茶之真味,非滚水不能激出,亦……非火候恰好不能凝香。”他身体稍稍前倾,玄青的袍子在幽暗光线下划出冷硬的折痕,目光如出鞘利刃,直刺乐阳看似慵懒松弛的眼底,“侄儿近日翻阅故纸,常常思索……姑母您当年所喜的那道‘陇西惊雷’之味,若火候再老一分,煨到现在……”

陇西惊雷!指的第一任驸马、乐阳此生挚爱——陇西王许湛!惊雷之死!整个公主府的人都知道这是绝不能提的旧创!

“当!”乐阳指尖那枚磨得温润的墨玉棋子重重砸落在棋盘光滑如镜的黑檀盘面上!声音沉闷却极具穿透力!她肩头那条慵懒“水云”似地垂落的天水碧袖子猛地抽紧,袖口缀着的硕大东珠也随之猛地一晃,寒光激射!那只戴着沉重血玉镯的手臂支着额头,手背青筋微微凸起。死寂瞬间凝固了整个空间。棋子在盘面微微颤动。她的沉默如同冰原崩裂前令人窒息的死寂。几息之后,低而嘶哑的冷笑从她喉管中摩擦而出,声音刮过耳膜,带着血腥气:

“火候?”她倏地抬起头,眼中的慵懒尽数化为暴雪般酷烈的寒冰与讥诮,那抹血红在眼底疯狂燃烧,“三郎……那烹茶的手要你等滚水烫熟了,你敢……掀翻了这炉子不成?”她每一个字都像淬了冰凌,刺向皇甫洵,更仿佛刺向珠帘之后的无上权威。那张曾颠倒众生的脸,此刻因恨意和某种决绝的清醒而显出几分狰狞。

这反诘,狠毒又露骨!

皇甫洵脸上最后一丝温和也彻底敛去,只余下冰雕般的锋利轮廓。他静静地看着乐阳眼中的滔天恨意与绝望,像看一场与他毫不相关的冰雪风暴。“炉火太旺,”他的声音平稳得出奇,却冷得刺骨,“火候若过,烫了手,便不值当。侄儿是想……”他刻意放慢了语速,眼底酝酿着风暴,“……想问问姑母,敢不敢换个人,试一试这把控火候……乃至翻动炉炭的手。”

彻底的图穷匕见!掀翻炉子?烫不烫手?翻动炉炭!他们在谈的,已不是试探,而是如何掀翻那至高无上的“烹茶人”!

风暴在乐阳眼中反复席卷,最终沉淀为一片望不到底的沉渊。她缓缓地、近乎疲惫地靠回冰冷的紫檀椅背。天水碧的袖子重新滑落,如同被抽空了最后一丝力气。“炉炭……”她幽幽重复,目光飘向轩窗外被奢华花木切割的天空,“这堆炭……烧得太久,太热了。热得……连隔着帘子站着的人,都能感觉到骨头里的那股子寒气。”她微微侧目,眼中锋芒再现,“如今除了镇国将军莫名手里那十万块硬得像铁疙瘩的北疆石头,大概就剩下远在北境、被拴着喉咙放风的……宋家那只秃鹰了罢?”

平南王宋辰!十五年前嘉祯太子暴毙案!虽无实证,那造反未遂的罪名却如同一柄悬在宋氏一门颅顶的利剑,才迫得那位世子至今困守长安为质。

提到“嘉祯”二字,乐阳眼中那燃烧的暴戾和寒冰似乎有刹那的柔和裂痕,仿佛被岁月深处一道曾短暂照耀过她的温暖光芒拂过。那是她所有的兄长之中,唯一让她曾感觉到温情的存在。那丝柔和迅速被更深的阴霾覆盖。“他……”乐阳的声音很轻,像一片雪花在炭火上瞬息消融,“比我三哥、四哥更适合那块地方(指御座)……天家规矩压不住他心里的仁慈……这样的人……老天爷哪里肯留?”她眼中浮起深重的怀疑和压抑多年的不甘,“病故?呵……什么样的病……能要了那样一个人的命?”她的指甲猛地抠进掌心肉里,鸽血红宝石映着那近乎透明的苍白指节,色泽妖异而恐怖。

皇甫洵的指尖在冰冷的玛瑙盏壁上缓缓划动。他看着乐阳眼中那翻滚的、积压了数十年的怨毒和痛楚,沉默片刻。“前事成谜,非细查无以明真相。然眼前……”他话锋陡然锐利,如同在浓雾中劈开一道裂缝,“姑母今日这铺满长安锦绣的百花宴,是想请动哪一方‘石’?镇国将军的铁?还是宋家那鹰钩尖喙上的‘肉’?”他点破了乐阳今日宴会的核心用意。

乐阳脸上那种深刻的痛楚恨意倏然隐去,被一种近乎愉悦的、带着算计的精明光彩取代。红唇微微勾起,露出点寒星般的白齿。“莫家啊……”她拖长了语调,像在品味着这名字背后沉甸甸的意味,“倒是有两块质地不错的石头。长女莫锦瑟,次女莫时雨。一个……顶着‘草包’之名活了这些年,十二岁便悄没声息地把将军府的帐房捏在了手心里;另一个,长安第一才女的清名响彻云霄……”她看着皇甫洵那张毫无波澜的冷硬侧脸,眼中掠过一丝猫抓老鼠般的残酷兴味。

“莫锦瑟?”皇甫洵眉梢终于极其轻微地抬了一下,他听说过这个传说中镇国将军府不堪大用的嫡长女,“草包之名,人人皆知。况且……”他眼底流露出清晰的轻视,声音平平淡淡,“……听闻其目疾日重,行将无救?莫家再煊赫,纵使是块好石料,若其本身崩缺裂坼,又能成得什么器物?难道姑母要将这块‘裂石’纳入乾坤盘?”

“裂石?”乐阳像是听到了什么极有趣的笑话,喉间发出短促而怪异的嗤音,身体慵懒地又向后靠了半分,鸽血红的光芒在她眼底跳跃不定,“我的傻侄儿!你可知,这镇国将军府里,有一个传了几年的不成文旧例?”她的声音陡然压得极低,如同毒蛇吐信,“长安城中,有头脸的人家皆知:谁若能娶了莫家那个病病歪歪、快要瞎了眼的大小姐——莫锦瑟!那……”她的红唇无声地开合,吐出的字眼却重若千钧,“就等于——攥住了镇国将军府里那块调动十万铁骑的虎符!”她欣赏着皇甫洵眼中那骤然凝聚、仿佛第一次被点燃般锐利的精光,声音带着恶魔般的诱惑,“她是一把锁……藏在那身破衣烂衫下的一把锁……锁着莫家最后倾其一搏的血脉意志!”

乐阳缓缓站起身,宽大的天水碧袖袍如冷云拂过地面。她踱步至窗前,目光穿透精雕细琢的窗格,投向那庭院深处笙箫入耳、香浮花障的极乐之地。园中衣香鬓影浮光掠动,丝竹靡靡不绝于缕。她的背影纤细挺拔,裹挟在昂贵却冰冷的衣料中,透出一种与人间繁华格格不入的寂寥与疯狂。

“我这满园鲜花,不过是诱饵下的迷障。”乐阳的声音冷冽如泉,在幽静的正厅内回荡,清晰地传入皇甫洵的耳中,“盛宴的宾客们,都自以为在赏花、在品画、在谈风月。殊不知,他们每一个人……”她微微偏过头,精致如画却无温的侧颜印在窗格花影里,“都已是这盘棋局里一枚身不由己的棋子。只待……我那‘不成器’的三哥(指文昭帝)、还有帘后那双至高无上的眼……被这迷障障住片刻。”她霍然转身,那双凤眸深处,有什么冰冷粘稠的火焰在幽幽燃烧,瞬间锁定了尚端坐于椅中的皇甫洵,“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