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仇恩迷局(1 / 2)

苏黎世中央医院的IcU外,晨光透过走廊的玻璃窗,在地面投下狭长的光影。经过瑞士联邦法医团队的紧急检测,陆云深体内的“海德拉的叹息”毒素浓度已降至安全阈值,生命体征趋于稳定,但大脑活动仍处于深度抑制状态,何时苏醒尚未可知。警方在IcU外围布设了三层安保,所有进入人员需通过指纹、虹膜与面部三重认证,医护人员的通讯设备也被临时替换为加密终端——这是陆寒枭与苏晚共同要求的防护措施,旨在杜绝“新纪元”二次灭口的可能。

上午9时,陆氏欧洲分公司顶层指挥中心的全息屏已切换至多线程工作界面:左侧区块显示医院实时监控,陆云深的心电图以平稳的波形跳动;中间区块是艾伦团队对南美里约热内卢废弃港口的追踪画面,黑色货轮消失的公海区域已划定12万平方公里的搜索范围,卫星正以每小时一次的频率进行扫描;右侧区块则聚焦于沈静仪遗留的荆棘茉莉加密附件,屏幕上的解密进度条停留在31%,下方标注着“等待关联密钥触发”的提示——自昨夜与“海德拉的叹息”毒素特征码产生共鸣后,附件便陷入解密停滞,仿佛在等待某个关键信号的激活。

“医院方面传来最新报告,”陈景明站在数据交互区,手中握着一份刚打印的检测报告,语气带着专业的审慎,“陆云深体内的毒素代谢路径显示,该毒素至少已潜伏三个月,且曾在两周前有过一次低剂量激活记录——这意味着‘新纪元’早就在他身上布下后手,此次‘冥河之吻’指令只是最终清除。”

苏晚接过报告,指尖划过“低剂量激活”的标注区域,眉头微蹙:“两周前……恰好是我们在赫尔维蒂艺术沙龙发现服务器异常的时间。陆云深很可能因服务器数据转移不及时,被‘新纪元’视为‘潜在隐患’,提前启动了毒素预警机制。”

陆寒枭走到她身边,目光落在报告末尾的法医签名上——该法医是国际法医毒理学协会的资深专家,曾参与过2019年冰岛秘密实验室的毒素鉴定,可信度极高。“这也能解释他为何突然冻结‘冥河’账户,”他补充道,“或许是想通过资金截留与‘新纪元’谈判,却没想到对方直接选择灭口。”

指挥中心内的技术团队各司其职,键盘敲击声与数据传输的低鸣声交织,形成一种有序的紧张感。就在这时,负责“暗夜联盟”旧档与苏家破产前数据交叉比对的工程师小李突然发出一声惊呼,打破了这种平衡:“陈总!苏总!我们在‘暗夜联盟’1998-2005年的匿名捐赠档案里,发现了一组异常资金流向,与苏教授当年的科研项目高度吻合!”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于小李的操作屏。屏幕上弹出两份重叠的数据图谱:左侧是“暗夜联盟”的匿名捐赠记录,标注着“项目代号:碳基复合”,捐赠金额分三笔,合计1200万美元,转账时间分别为2003年4月、2004年1月、2004年9月;右侧是苏晚父亲苏致远教授的科研项目经费流水,对应时间点恰好有三笔匿名资金注入,金额、转账周期完全一致,备注栏均写着“技术研发支持”。

“这不可能。”苏晚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她快步走到操作屏前,指尖放大数据图谱的细节——捐赠记录的加密标识采用的是“暗夜联盟”早期的RSA-2048加密算法,而流水的银行签章来自瑞士联合银行,正是陆氏早年常用的合作银行。这些细节,绝不可能是巧合。

陈景明立即调用“天枢”系统的最高权限,对捐赠账户的原始信息进行深度溯源。屏幕上的数据流快速翻滚,经过近十分钟的算法剥离,一个隐藏在七重代理后的账户代号逐渐清晰——“Nightgale”(夜莺)。

“‘夜莺’……”陆寒枭的瞳孔骤然收缩,这个代号他曾在陆氏老宅的旧档案中见过,是母亲沈静仪在“暗夜联盟”内部使用的专属标识。他快步走到苏晚身边,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凝重,“这个账户,是我母亲的。”

“你说什么?”苏晚猛地转头看向他,眼中充满了震惊与困惑。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衣角,指甲几乎嵌进掌心——多年来,她始终认定陆氏与“新纪元”是摧毁苏家的元凶,是导致父亲中风、母亲离世的罪魁祸首。可现在,铁一般的数据证据却显示,陆寒枭的母亲,那个疑似被“新纪元”胁迫参与“海德拉”项目的女人,竟在苏家最艰难的时刻,匿名资助了父亲的科研项目?

指挥中心内陷入死寂,只有全息屏上的数据图谱仍在缓慢旋转,映得所有人的脸庞泛着冷光。苏晚的脑海中如同翻江倒海,过往的记忆碎片与眼前的证据交织碰撞:父亲在实验室里因资金断裂而紧锁的眉头,母亲深夜坐在缝纫机前为父亲修改衬衫的身影,家族破产后债主上门时的混乱与羞辱……这些曾让她刻骨铭心的痛苦,此刻却因“夜莺”账户的出现,蒙上了一层难以言说的复杂色彩。

“资金注入的时间点,恰好是苏教授项目遭遇主要投资方撤资的关键期。”陈景明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他调出2003年的行业报道,“当时苏氏科技的主要合作方突然以‘技术风险过高’为由终止合作,导致项目濒临停滞。若没有这三笔匿名资金,苏教授的‘新型碳基复合材料’项目很可能在2003年就已夭折,苏家的危机也会提前爆发。”

也就是说,沈静仪的资助,不仅没有伤害苏家,反而延缓了苏家的崩塌?苏晚感到一阵眩晕,下意识地扶住操作屏边缘,才能维持站立。她想起父亲临终前,曾含糊地提到“有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贵人”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当时她以为只是父亲的错觉,从未放在心上。现在看来,那位“贵人”,竟然是陆寒枭的母亲。

“为什么……”苏晚的声音沙哑得几乎听不见,她看向陆寒枭,眼中充满了迷茫,“她为什么要资助我们?如果陆氏与‘新纪元’有关联,她完全可以坐视苏家破产,甚至推波助澜,可她为什么要帮忙?”

陆寒枭没有立即回答,他走到酒柜旁,取出两只水晶杯,倒上半杯温水——他知道此刻苏晚需要的不是酒精,而是冷静。“我母亲在‘暗夜联盟’中,一直主张‘技术中立’,反对将科研用于极端目的。”他将水杯递给苏晚,语气带着回忆的悠远,“我小时候曾听她提起,苏教授的‘新型碳基复合材料’在环保领域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是她非常认可的科研方向。或许,她资助的不是苏家,而是她认为有价值的技术。”

这个解释看似合理,却无法完全消除苏晚的困惑。她调出父亲当年的科研日志,翻到2004年9月的记录——那是最后一笔资助到账的月份,日志中写道:“恩人再次援手,嘱我专注技术,勿问其他。然近日察觉有人窥探实验室,需加强数据防护。”

“有人窥探实验室……”苏晚的目光停留在这句话上,心中突然涌起一个大胆的猜测,“会不会是陆云深?沈静仪资助父亲的事被他发现,他暗中派人监视,甚至可能就是他说服主要投资方撤资,目的就是为了逼迫父亲投靠‘新纪元’,或者窃取他的科研成果?”

陆寒枭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他立即让陈景明调取2003-2004年陆云深的行踪记录。屏幕上弹出的档案显示,陆云深在2003年4月至2004年9月期间,曾以“商务考察”名义多次前往苏家所在的城市,且每次停留时间都与资金注入时间高度重合。更关键的是,当时终止与苏氏科技合作的投资方,正是陆云深掌控的关联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