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从夫妻到对手(1 / 2)

休息室厚重的隔音门闭合已逾十分钟,空气中残留的对峙张力仍未消散,反而因平板屏幕上那行父亲笔迹的警告信,更添了几分冰冷的凝重。苏晚将平板轻轻放在胡桃木茶几上,指尖离开屏幕的瞬间,最后一丝属于“陆太太”的温婉伪装,如同冰雪消融般彻底褪去——她不再刻意放软语气,不再收敛眼神中的锐利,周身散发的气场,完全是那个在资本圈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神秘投资人“S”。

她缓步走到落地窗前,窗外的都市已晨光微熹,淡金色的朝阳穿透薄云,却照不进她眼底的沉冷。“陆总,”她没有回头,声音清冷如晨霜,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现在不是纠结私人恩怨的时候。我们需要先理清一个核心事实——陆云深,你的叔叔,才是‘新纪元’的真正核心,也是当年‘曙光’项目的参与者,更是我父亲信中反复提醒的‘最危险的人’。”

陆寒枭站在原地,目光落在苏晚挺拔的背影上。这是他第一次见她如此“无遮无拦”——没有低眉顺眼的顺从,没有欲言又止的试探,只有纯粹的、基于事实的冷静判断。之前因被隐瞒身份而翻涌的怒意,在这一刻竟奇异地被一种更复杂的情绪取代:他忽然意识到,自己此前对“苏晚”的认知,不过是她精心编织的一层保护色,而此刻眼前这个锐利、果决的“S”,才是她真正的模样。

“你凭什么确定?”他开口,声音已褪去之前的愠怒,多了几分理性的审视,“陆婉清在北极光枢纽的行动、‘海德拉’的激活指令,目前所有线索都指向她。陆云深常年卧病,从未参与过陆氏核心事务,更别提掌控‘新纪元’这样的组织。”

苏晚终于转身,目光平静地迎上他的审视,那眼神里没有丝毫闪躲,只有洞悉一切的淡然。“凭三点。”她伸出三根手指,每一条理由都条理清晰,如同手术刀般剖开迷雾,“第一,我父亲的信明确提到,陆云深在‘曙光’项目期间就与‘新纪元’有勾结,且在偷偷复制核心数据——这说明他早在二十年前就已涉足此事,卧病或许只是他的保护色。”

她走到全息投影前,调出第83章中那份泛黄的文件袋照片,指尖点在标签上的“云深-明哲-曙光”字样:“第二,文件袋上的神秘徽记,艾伦已通过星耀的数据库比对确认,与三年前‘新纪元’在欧洲能源市场使用的加密标识,存在92%的相似度——这绝非巧合,而是他长期掌控组织的证据。”

“第三,”苏晚的语气加重,眼神更添锐利,“刚才艾伦传来的北极监控片段,陆婉清的武装人员使用的战术配合、电磁干扰设备的型号,都与陆氏私人安保部队的训练体系高度一致。能调动陆氏内部资源,且不被察觉的人,除了你,只有陆云深——毕竟他是陆振庭的弟弟,在陆氏有足够的人脉与权限。”

每一条证据都环环相扣,从历史线索到实时数据,从组织标识到资源调动,将陆云深的“幕后黑手”身份牢牢锁定。陆寒枭的眉头渐渐皱起,他不得不承认,苏晚的分析精准得令人心惊——他此前因“家族情分”和“固有认知”,确实忽略了陆云深的可疑之处,而苏晚却能跳出这些束缚,以纯粹的逻辑推导真相。

“就算陆云深是核心,”他走到苏晚身边,目光落在全息投影上的北极地图,“他现在亲自前往北极光枢纽,目的是什么?激活‘海德拉’?还是另有图谋?”

“激活‘海德拉’只是表象。”苏晚快速切换地图视角,将北极光枢纽与西北方向的曙光前哨站同时标记出来,“根据匿名消息的Ip指向,曙光前哨站才是关键。我推测,陆婉清在北极光的行动是佯攻,目的是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和兵力,为陆云深在曙光前哨站寻找某样东西打掩护——很可能就是我父亲信中提到的‘钥匙’。”

她的分析不仅解答了现有疑问,更预判了对手的下一步动作,这种前瞻性的战略眼光,让陆寒枭心中的欣赏愈发清晰。他忽然明白,自己之前的愤怒,本质上是源于“被掌控”的不甘——他习惯了做博弈的主导者,却没想到苏晚早已在暗中与他棋逢对手。而此刻,当她卸下伪装,以真实的实力与他对话时,他感受到的不是被欺骗的恼怒,而是棋逢对手的兴奋。

“那么,你的计划是什么?”陆寒枭的语气彻底缓和,甚至带上了一丝合作的意味,“作为‘S’,作为星耀资本的创始人,你打算如何应对这场危机?”

这个问题既是询问,也是试探——他想知道,苏晚是否有能力与他站在同一高度,共同应对这场足以撼动全球能源格局的危机。

苏晚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提出方案:“双线行动。明线由你主导,调动陆氏的官方资源——联系挪威军方、协调北极光枢纽的防御力量、公开施压陆婉清,将所有注意力吸引到北极光,让陆云深误以为我们已落入他的圈套。”

她顿了顿,指尖在曙光前哨站的标记上轻轻一点:“暗线由我负责。星耀的第一、第三行动队擅长极地渗透,艾伦会带领团队伪装成科考人员,潜入曙光前哨站,寻找‘钥匙’与‘海德拉’的原始核心代码。同时,星耀的算力池会全程屏蔽陆云深的通讯监测,确保暗线行动不被发现。”

这个方案与陆寒枭心中的计划不谋而合,甚至在细节上更显周全——她不仅考虑到了“吸引注意力”与“秘密行动”的配合,还提前规划了通讯屏蔽的技术支持,展现出极强的全局观。

“想法不错。”陆寒枭的唇角难得勾起一抹淡笑,那笑容里没有之前的冰冷,只有对强者的认可,“但有一个问题——曙光前哨站已废弃二十年,内部结构、地质环境都不明确。星耀的行动队需要陆氏的极地勘探数据、前哨站的原始建筑图纸,才能确保渗透成功。”

他的话既是事实,也是一种博弈——他想看看,苏晚是否愿意放下“戒备”,与他共享资源,真正建立合作基础。

苏晚立刻领会了他的意图,她没有丝毫迟疑:“我需要陆氏在24小时内提供所有相关数据,且必须是最高精度的版本。作为交换,星耀会开放冰岛的备用算力池,协助陆氏破解北极光枢纽的电磁干扰——毕竟,你的明线行动,也需要稳定的通讯支持。”

她的回应既爽快又不失分寸,没有因“寻求帮助”而放低姿态,反而以“资源互换”的方式,维持了两人的平等地位。这种不卑不亢的态度,更让陆寒枭欣赏——他讨厌依附与顺从,却欣赏这种基于实力的对等合作。

“成交。”陆寒枭伸出手,掌心向上,那是一种达成同盟的郑重姿态,“但我需要明确一点——我们的关系,从现在起,不再是契约夫妻,而是‘强强对手’。”

苏晚的目光落在他的手上,指尖微顿,随即轻轻握住。他的掌心温热而有力,传递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对手’的定义是什么?”她追问,语气带着一丝微妙的挑战。

“盟友之上,博弈之中。”陆寒枭的眼神锐利如鹰,“我们有共同的目标——阻止陆云深,瓦解‘新纪元’,揭开曙光项目的真相。但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保留各自的策略,甚至进行必要的博弈——比如,谁先找到‘钥匙’,谁就拥有对‘海德拉’核心技术的主导权。”

这个定义精准地界定了两人的关系:既有共同利益的绑定,又有实力层面的竞争,既不是冰冷的合作,也不是温情的伙伴,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强对手”。

苏晚的唇角勾起一抹属于“S”的自信笑容:“我接受。但我要提醒陆总——在找到‘钥匙’这件事上,星耀未必会输。”

“拭目以待。”陆寒枭松开手,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这是他许久未有的感觉,仿佛在商业战场上遇到了真正的对手,每一步博弈都充满了挑战与期待。

就在两人达成共识,准备各自部署行动时,陆寒枭的加密通讯器突然响起,屏幕上显示着“周秘书”的紧急联络标识。他按下接听键,周秘书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急促:“陆总!苏小姐!我们监测到北极上空出现一组低频加密信号,经过初步破译,内容只有一个词——‘遗产’,还有一组不断变化的坐标,指向北极冰盖深处的未知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