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猎网收拢(上)(2 / 2)

“等一下。”苏晚的声音适时响起,通过麦克风传遍整个虚拟会议室,“刚才系统卡顿弹出的代码片段,似乎涉及‘动态逻辑锁’的触发序列。根据ISo\/IEc信息安全标准,这类核心逻辑代码不应出现在公开演示中,陆总是否能解释,这是系统漏洞,还是‘奥丁之眼’的设计缺陷?”

她的提问精准且专业,既点出代码的核心属性,又以“信息安全标准”为依据,完全符合“首席技术顾问”的身份,丝毫未暴露与苏家的关联。

主屏幕上,陆寒枭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随即化为从容的笑意:“苏顾问的观察力令人钦佩。那段代码是技术团队在测试‘逻辑锁优化方案’时的临时文件,因系统权限配置失误意外弹出,并非设计缺陷。陆氏已针对该问题制定修复预案,不会影响数据中心的安全运行。”

他看似完美的解释,却暗藏陷阱——“逻辑锁优化方案”是苏振海未公开的研究,陆寒枭刻意提及,就是想看看苏晚是否会追问细节。

苏晚没有上当,只是微微颔首:“既然陆氏有修复预案,我们后续可要求提供详细的测试报告,作为技术评估的参考。另外,我注意到‘奥丁之眼’的灾备系统仅覆盖欧洲区域,若遭遇跨洲际网络攻击,数据恢复时间可能超过72小时,陆氏是否考虑过与星耀的全球灾备网络对接?这或许能提升资产估值。”

她巧妙转移话题,同时抛出合作橄榄枝,既展现星耀的技术实力,又避免陷入陆寒枭的技术陷阱,将谈判节奏拉回商业层面。

其他收购方见状,纷纷加入讨论,围绕估值、灾备、技术交接等问题展开激烈交锋。陆寒枭偶尔插话,目光却多次扫过苏晚的分屏,试图捕捉她的细微反应。苏晚始终保持冷静,只在涉及核心技术时精准发言,既不张扬也不退缩,完美扮演着“专业技术顾问”的角色。

谈判进行至中场休息时,艾伦的加密消息突然弹出:“老板,监测到一条异常数据流,从陆氏虚拟会议室的备用服务器发出,经7层跳板跳转后,指向中东的一个匿名节点,技术特征与‘新纪元’残余势力的通讯模式有68%的相似度!”

苏晚的瞳孔骤然收缩——陆寒枭不仅在试探她,还在利用这场谈判引“新纪元”现身!那条异常数据流,很可能是陆寒枭故意释放的“诱饵”,目的是追踪“新纪元”的隐藏据点。

“启动‘镜像追踪’,锁定数据流的最终节点,同时屏蔽星耀的所有异常信号,避免被第三方误认为目标。”苏晚快速回复,指尖在键盘上敲击,调出星耀的中东情报网络资料,“另外,查一下那个匿名节点周边的能源设施,‘新纪元’很可能在附近部署了‘终焉之火’的残余设备。”

休息结束后,谈判进入商业报价阶段。北欧能源巨头率先报价15亿欧元,美国私募资本紧随其后,将价格抬至16.5亿欧元。当所有人目光投向星耀时,苏晚却平静地说:“星耀需要48小时时间,对‘奥丁之眼’的技术漏洞进行全面评估,暂不报价。若陆氏同意开放底层架构的只读权限,我们可将评估时间缩短至24小时。”

这个要求再次出乎陆寒枭意料——开放只读权限意味着星耀能更深入地核查漏洞,也意味着苏晚有机会获取更多证据;但拒绝则会显得陆氏心虚,影响其他收购方的信任。

短暂沉默后,陆寒枭点头:“可以开放只读权限,但需签署补充保密协议,且仅限苏顾问一人操作。”

苏晚心中了然——陆寒枭要的就是“仅限一人操作”,他想通过监控她的操作轨迹,确认她是否具备“S”的技术能力。

“没问题。”苏晚答应下来,目光与主屏幕上的陆寒枭隔空交汇——两人眼中都藏着算计与警惕,这场看似普通的商业谈判,早已沦为身份甄别与情报博弈的战场。

当谈判结束,加密通道关闭的瞬间,艾伦的紧急消息再次弹出:“异常数据流的最终节点锁定,位于迪拜的‘黑金大厦’,大厦地下三层藏有‘新纪元’的秘密服务器,且存储着高纯度铀燃料的交易记录!另外,陆氏的技术团队也在追踪这条数据流,他们的追踪程序与星耀的‘镜像追踪’发生短暂碰撞,陆寒枭很可能已察觉我们的介入!”

苏晚靠在椅背上,闭上眼,脑海中快速梳理线索:陆寒枭设局引她与“新纪元”现身,她则借谈判摸清陆氏的技术底牌,而“新纪元”的残余势力果然被诱饵吸引,暴露了隐藏据点。这场三方博弈,没有绝对的赢家,却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陆寒枭虽未确认她的身份,却已察觉星耀与“S”的关联;她虽掌握“新纪元”的新据点,却也面临陆氏与“新纪元”的双重压力。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夕阳透过云层,在会议室的地面投下一道金色的光带。苏晚睁开眼,看向屏幕上“黑金大厦”的卫星地图,心中清楚:这场围绕“奥丁之眼”的猎局只是开始,真正的对决,还在中东的隐秘据点中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