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终焉之火”危机解除后的第七日,陆氏集团总部顶层的战略研判室仍弥漫着未散的凝重。巨大的全息沙盘上,陆氏全球能源布局的光点闪烁,北欧区域一块标注“奥丁之眼”的蓝色模块格外醒目——这是陆氏五年前斥资12亿欧元打造的能源数据中心,承载着欧洲区32%的核心运算与实时能源调度,是陆氏在北极圈以南最重要的技术枢纽。陆寒枭站在沙盘前,指尖轻触“奥丁之眼”的坐标,目光深邃如寒潭,身后的周秘书正递上一份加密档案,封皮印着“钓鱼计划?一级保密”。
“王哲的尸检报告确认,致命伤为高精度狙击弹造成,弹道轨迹指向里约热内卢雨林外围的山脊,与‘毒蛇’惯用的改装狙击枪参数完全匹配。”周秘书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紧绷,“现场未提取到任何生物痕迹,对方撤离路线经过专业伪装,显然是‘新纪元’残余势力的有组织行动。更棘手的是,王哲电脑中的加密分区被强行破解,存储的陆氏欧洲区能源节点坐标已丢失。”
陆寒枭的指尖在沙盘边缘轻轻敲击,节奏沉稳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坐标丢失只是表象。‘毒蛇’冒险灭口,说明王哲掌握的信息远超我们预期——很可能包括‘S’与星耀资本的关联证据,或是‘新纪元’隐藏的核心据点。现在线索断了,我们不能再被动等待。”
他转身走向控制台,调出“奥丁之眼”的三维模型:“‘奥丁之眼’的战略价值无需多言,星耀资本近年在北欧清洁能源领域频繁布局,急需数据中枢支撑;而‘S’作为星耀的实际掌控者,绝不会放过这个能制衡陆氏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奥丁之眼’的底层架构中,留有苏振海早年设计的‘动态逻辑锁’——这个漏洞只有‘S’能看懂,因为它的核心算法,与苏家破产前未公开的‘能源安全协议’完全一致。”
周秘书眼中闪过一丝明悟:“您想以‘出售奥丁之眼’为诱饵,设局引‘S’现身?通过泄露‘动态逻辑锁’的漏洞,逼他在谈判中暴露技术认知,从而确认身份?”
“不止是确认身份。”陆寒枭调出潜在收购方名单,在“星耀资本”一栏标注红色星号,“我们要制造双重压力:商业层面,‘奥丁之眼’是星耀扩张的刚需;技术层面,‘动态逻辑锁’的漏洞若被‘新纪元’利用,会摧毁星耀在北欧的布局。‘S’若想保全星耀,就必须在谈判中介入,而他的每一次技术判断,都是指向身份的证据。”
指令迅速落地:陆氏战略部对外释放“战略收缩,拟出售北欧非核心资产”的消息,《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权威媒体同步发布“奥丁之眼”的估值报告,将其市场价值抬升至18亿欧元;法务部起草保密协议与收购框架,明确要求潜在收购方派出“技术核心负责人”参与谈判,确保能评估资产技术风险;周秘书则以“陆氏集团战略合作总监”的名义,向星耀资本发送正式邀请函,指定“需由首席技术顾问或同等职级人员出席”。
星耀资本安全屋内,苏晚看着办公桌上烫金的邀请函,指尖在“奥丁之眼”的名称上轻轻摩挲。窗外的雨丝斜斜划过玻璃,将城市的霓虹晕成模糊的光斑,如同她此刻复杂的思绪。艾伦站在一旁,调出“奥丁之眼”的公开资料与陆氏近期的股权变动,语气带着明显的警惕:“老板,陆氏突然出售核心数据中心,不合常理。‘奥丁之眼’去年刚完成3.5亿欧元的升级,是陆氏在欧洲的技术命脉,若真出售,等于放弃北欧能源调度权——这不符合陆寒枭的战略风格。”
苏晚点开邀请函附件中的技术参数表,目光停留在“冷却系统能耗比”一栏——数值标注为1:1.8,而根据她早年对苏振海手稿的研究,这个参数若配合“动态逻辑锁”,实际能耗比可压缩至1:1.2,陆氏故意隐瞒了优化空间,显然是在设置技术陷阱。
“陆寒枭在试探我。”苏晚合上平板,语气平静却带着精准的判断,“他知道星耀需要北欧的数据中枢,更知道‘奥丁之眼’的底层漏洞只有我能看懂。这份邀请函,表面是商业邀约,实则是身份甄别局——他要看看,星耀的‘技术顾问’,是否能识破他留下的技术暗号。”
艾伦的眉头紧锁:“那我们拒绝?或者派其他人出席,避免您暴露?”
“拒绝等于承认心虚,派其他人则会错过试探陆寒枭底牌的机会。”苏晚走到加密书柜前,取出苏振海的《能源系统安全论》,翻至“动态逻辑锁”章节,指尖划过泛黄的批注,“‘奥丁之眼’的漏洞若落入‘新纪元’残余势力手中,后果不堪设想。而且,我需要确认,陆寒枭是否已掌握‘S’与苏家的关联——这场谈判,是他的猎局,也可以是我们的镜子。”
她做出决定:“我以星耀资本‘首席技术顾问’的身份出席,对外用‘苏晚’的公开身份,不暴露任何特殊权限。你负责后台支持,同步监控谈判网络的所有数据流,重点排查异常接入节点——陆寒枭很可能会引入第三方监听,试图捕捉‘S’的远程操作痕迹。另外,准备‘镜像防御’程序,若谈判中出现技术陷阱,我们可以反向追踪信号源。”
谈判日当天,星耀资本的视频会议室进行了最高级别的信号屏蔽与加密。苏晚身着深灰色西装套裙,长发挽成低髻,露出修长的脖颈,面前的双屏设备分别连接谈判系统与艾伦的后台监控。上午十点整,加密会议通道准时开启,主屏幕上出现陆氏集团的虚拟会议室场景——陆寒枭坐在主位,身着黑色定制西装,身后是陆氏的全球业务版图,气场强大如帝王;两侧分屏依次接入其他三家潜在收购方,分别是北欧能源巨头、美国私募资本与新加坡主权基金,代表们神色各异,显然对“奥丁之眼”志在必得。
“感谢各位拨冗参与‘奥丁之眼’收购谈判。”陆寒枭的声音通过加密频道传来,清晰而沉稳,“本次谈判分为技术评估与商业报价两个阶段,首先由陆氏技术总监介绍资产核心参数,各位可随时就技术细节提问。”
陆氏技术总监开始演示ppt,从服务器集群规模、数据吞吐量到安全防护等级,参数详实且专业。当演示至“底层架构安全评估”时,屏幕突然卡顿,随即弹出一段未加密的代码片段,停留0.8秒后迅速消失——正是“动态逻辑锁”的触发序列,其中一行以自然常数“e”为基础的密钥生成公式,与苏振海手稿中的标注完全一致。
会议室瞬间安静,其他收购方代表显然未察觉异常,只有苏晚的指尖在桌下轻轻收紧——这不是意外,是陆寒枭刻意安排的“技术泄露”,目的是测试谁能识别这段代码的价值。
“抱歉,系统临时故障。”技术总监快速切换页面,语气带着刻意的慌乱,“我们继续介绍安全防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