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楼战略会议室的实木门在苏晚身后缓缓闭合,将办公区的嘈杂彻底隔绝。环形会议桌旁已坐满核心成员,韩哲、李达、风控部负责人周明、法务代表陈律师依次落座,主位空缺——那是陆寒枭的专属位置。苏晚抱着汇报材料,在靠近资料架的边缘位置坐下,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文件夹边缘,目光快速扫过众人:李达神色平静,显然对昨日的“系统故障”事件无过多疑虑;周明手中拿着It部门的故障报告,眉头微蹙,似乎在反复验证细节;而最角落的位置,张诚正低头翻看文件,眼底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躁——他昨夜未完成陆云深交代的“销毁清迈港运输记录”任务,此刻显然心不在焉。
上午10点整,会议室门再次推开。陆寒枭身着炭灰色高定西装,步履沉稳地走进来,身后跟着周秘书,手中捧着一叠文件。他未落座,而是站在会议桌中央,目光如精准的扫描仪,缓缓扫过全场,最终定格在苏晚身上,声音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今日会议有两项议程:一是复核驰远项目成本核算优化方案,二是明确清迈港运输记录的核查责任。苏晚,你先汇报成本复核的具体情况,重点说明昨日系统故障导致的核算偏差及修正方案。”
突如其来的点名让苏晚心中一凛。陆寒枭刻意将“系统故障”作为汇报开篇,显然是想通过她的表述,验证是否存在“人为设计”的痕迹。她深吸一口气,起身走到投影幕布前,打开ppt——首页标题简洁明了:《驰远项目跨境成本核算复核报告(V1.1)》,副标题标注“含系统故障修正说明”,完美契合“新人严谨却不张扬”的人设。
“各位领导,根据韩经理安排,我于昨日完成驰远项目跨境成本的基础复核,期间因集团It系统每周例行维护,出现数据同步延迟问题,导致‘海城港h区仓储’2024年q2分摊系数误录为1.80,修正后正确系数应为1.08。”苏晚的声音平稳,刻意放慢语速,模拟新人汇报时的谨慎,“目前已完成所有模块的二次复核,修正后总成本较初稿降低72.3万元,主要优化点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跨境中转仓储费按实际使用时长分摊,剔除冗余的‘设备维护预留费用’;二是调整清迈港至胡志明市的干线运输单价,参考q1实际油耗数据,将单位成本从2.8元\/吨公里降至2.5元\/吨公里;三是优化第三方配送商的结算周期,从‘月度预付’改为‘季度结算’,降低资金占用成本。”
她点击鼠标,切换至成本优化对比表,图表采用基础柱状图样式,颜色搭配简洁,避免使用复杂的数据可视化效果,符合“新人制作水平”。李达率先点头:“干线运输单价的调整依据充分,清迈港q1的油耗数据我看过,确实存在下调空间,这个优化点很合理。”
周明却突然开口,语气带着审视:“苏晚,你在发现核算偏差后,第一时间联系了刘琳核对,随后又主动上报韩经理,还同步联系It部门排查故障,这个反应速度远超普通新人的处理流程。你入职前,是否有过类似的成本核算或系统故障处理经验?”
这个问题直指“新人身份”的核心漏洞。苏晚心中快速盘算,脸上露出“腼腆”的笑容,手指轻轻攥着衣角:“周经理,我大学时做过一次‘校园超市成本核算’的课程设计,当时也遇到过Excel公式引用错误的问题,后来请教计算机系的同学,学会了通过操作日志排查错误——可能是那次经验,让我这次处理起来稍微熟练一点。至于联系刘琳,是因为她负责仓储模块,我担心自己对分摊规则理解有误,想请她帮忙确认,没想到反而给大家添麻烦了。”
这番话既用“校园经历”解释了“熟练处理”的原因,又用“担心理解有误”强化了新人的“谨慎”,完美化解质疑。陆寒枭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几秒,未再追问,转而看向张诚:“张总,驰远方面对成本优化方案有什么反馈?尤其是清迈港的运输记录,何时能提供完整的2023年q4数据?”
张诚猛地抬头,眼神闪过一丝慌乱,连忙回答:“我们已与驰远的财务部门沟通,他们表示成本优化方案需要内部评审,预计周三前给出反馈;清迈港的运输记录……因为当地海关系统升级,部分数据丢失,正在紧急恢复,可能需要一周时间才能提交完整版本。”
“一周?”陆寒枭的语气瞬间变冷,指尖轻轻敲击桌面,“上周你说三天内提交,现在又推迟到一周,张总,驰远的效率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低了?还是说,某些数据根本就不存在,需要‘伪造’时间?”
最后一句话如同惊雷,让张诚的脸色瞬间惨白。他下意识地握紧拳头,声音带着颤抖:“陆总,您误会了,确实是海关系统升级导致数据丢失,我可以让驰远提交海关的系统维护通知作为证明。”
“不必了。”陆寒枭打断他,目光转向周明,“风控部立刻派人对接清迈港海关,核实系统升级的真实性;同时,联系星耀资本东南亚分部,他们在清迈港有物流合作资源,可协助调取备份运输记录。”
苏晚的心脏猛地一跳——陆寒枭竟主动提及星耀资本!是巧合,还是已察觉她与星耀的关联?她强迫自己保持平静,假装专注于记录会议内容,指尖却在笔记本上快速写下“星耀介入清迈港”的关键词,提醒自己后续需与艾伦同步信息。
会议持续至中午12点,最终明确:风控部联合星耀资本核查清迈港运输记录,周三前出具初步报告;张诚需在次日中午前提交驰远的成本方案反馈,否则终止合作谈判;苏晚协助韩哲,完成成本优化方案的最终修订,周四前提交至陆寒枭处审批。
散会后,苏晚刚走出会议室,便被周秘书叫住:“苏小姐,陆总请你去28楼办公室一趟,他想了解成本优化方案中‘清迈港运输单价调整’的具体依据。”
苏晚心中一紧,却只能点头应道:“好的,我马上过去。”
28楼总裁办公室内,陆寒枭正站在落地窗前,手中拿着清迈港2023年q4的部分运输记录复印件。看到苏晚进来,他转过身,将复印件放在办公桌上:“你在方案中提到,清迈港至胡志明市的干线运输单价可下调10.7%,依据是q1的实际油耗数据。但这份记录显示,q1该线路的平均油耗比q4高8%,按常理,油耗升高应导致单价上涨,你为何反而建议下调?”
这个问题精准切中方案的“矛盾点”,显然是陆寒枭刻意设下的试探。苏晚快速回忆星耀数据库中的行业数据,语气带着“谨慎”的解释:“陆总,我参考了行业报告,清迈港至胡志明市的q1油价较q4下降12%,虽油耗升高8%,但油价下降幅度覆盖了油耗上涨影响,综合测算后,单位运输成本仍有10%左右的下调空间。另外,我发现驰远q4的运输记录中,存在多次‘空驶返程’情况,导致平均成本虚高,优化后剔除空驶里程,单价可进一步降低。”
这番解释既引用行业数据,又结合实际运输问题,逻辑严密,完全符合“新人深入研究后发现优化点”的设定。陆寒枭拿起行业报告复印件——那是苏晚昨日特意放在共享文件夹中的“公开资料”,他快速翻阅后,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随即恢复平静:“思路很清晰,下去吧,按计划推进方案修订。”
离开办公室后,苏晚快步走向楼梯间,拿出手机拨通艾伦的加密电话:“陆寒枭已安排风控部联合星耀核查清迈港运输记录,你立刻联系星耀东南亚分部,确保他们提供的备份记录中,包含‘空仓运输’的关键证据;另外,张诚称清迈港海关系统升级导致数据丢失,需核实真实性,若为伪造,立即收集证据,作为后续追责依据。”
“明白,S姐。”艾伦的声音带着急促,“刚收到消息,张诚在会议结束后,已联系顾漫儿,计划今晚派人销毁驰远在清迈港的物理运输单据,我们的人已在现场附近布控,准备拦截。另外,星耀东南亚分部反馈,清迈港海关近期并未进行系统升级,张诚提交的‘维护通知’疑似伪造。”
苏晚的眼中闪过一丝冷冽:“让布控人员密切关注,务必保护好物理单据,避免与张诚的人发生正面冲突;同时,将伪造的维护通知与真实的海关公告进行对比,整理成‘证据对比表’,周四前提交至风控部。”
“收到,S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