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氏集团19楼项目部的晨光,透过双层中空玻璃,在浅灰色地毯上投下均匀的光斑。办公区的键盘敲击声与打印机的低鸣交织,构成职场清晨特有的、节奏紧绷的背景音。苏晚坐在工位前,指尖轻轻划过办公电脑的触控板,屏幕上显示着驰远速运跨境项目的成本核算表——这是赵明被停职后,韩哲临时分配给她的任务,要求在今日下班前完成基础数据复核,为后续协议修订提供支撑。
昨夜清迈港的风波已暂告一段落。艾伦的加密简报显示,陈默因“非法入侵与破坏监控设备”被当地警方拘留,虽未供出陆云深,但其携带的销毁设备与操作记录已被星耀技术团队获取,成为后续指证的潜在证据;张诚虽删除了部分与赵明的通讯记录,但核心数据已被提前镜像备份,其私人硬盘的动态仍处于实时监控中;更关键的是,亚太资源投资有限公司的股权穿透结果显示,陆云深通过三层离岸公司间接控股,彻底坐实了他与苏家旧业资产转移的关联。
苏晚的指尖在键盘上微微停顿,眼底闪过一丝冷冽。赵明的退场只是阶段性胜利,顾漫儿与张诚昨夜在咖啡厅的密谋已明确传递出信号——他们的下一轮攻击,将聚焦于“数据泄露”,试图通过栽赃嫁祸,彻底将她逐出陆氏。被动防御无法掌握主动权,她需要主动布设一个陷阱,用一场精心设计的“新手疏忽”,诱使对手暴露真实目的,同时为自己预留反制空间。
她将目光锁定在成本核算表的“跨境中转仓储费分摊”模块。该模块涉及驰远速运在海城港、清迈港等6个中转枢纽的临时仓储费用计算,其中“海城港h区仓储”的2024年q2分摊系数标注为“1.08”,调整理由为“设备升级维护费用临时性摊销”。根据星耀数据库的行业基准数据,同类仓储的常规分摊系数浮动范围为0.95-1.05,1.08的调整虽在合理区间上限,但存在可操作的“疏忽”空间——若将“1.08”误录为“1.80”,单季度仓储费用核算将产生72%的偏差,足以引发项目成本预警,却又不会对整体合作造成不可逆损失,恰好符合“新手失误”的特征。
苏晚打开加密通讯器,压低声音对艾伦说:“启动‘诱饵计划’,需完成三项准备:第一,在我的办公电脑系统中植入‘临时数据同步漏洞’,伪装成系统授权延迟导致的历史数据未更新,确保‘1.80’的误录痕迹可追溯至‘系统缺陷’,而非人为故意;第二,生成一份带有‘隐性水印’的成本核算表副本,水印信息包含设备Ip、操作时间与临时授权码,一旦该副本被复制或传输,立即触发‘蛛网’追踪程序,锁定接收终端;第三,准备一份加密的‘异常数据预警模板’,我需要通过隐蔽渠道提交至风控部,既不暴露身份,又能引导他们关注仓储费分摊异常。”
“明白,S姐。”艾伦的声音带着高效的沉稳,“‘临时数据同步漏洞’已植入,伪装为集团It系统每周例行维护的残留问题;‘隐性水印’模板已生成,触发条件设为‘跨设备复制’与‘外部邮箱传输’;预警模板采用‘项目匿名反馈’格式,可通过集团内部合规平台的加密通道提交,追溯源显示为‘系统自动监测’。”
挂断通讯器,苏晚开始执行第一步操作。她故意在Excel表格中录入“1.80”的分摊系数,随后保存文件时,通过预设的“系统漏洞”,让办公电脑弹出“数据同步延迟,部分历史参数未更新”的提示窗口——这一幕被工位上方的监控摄像头完整记录,完美复刻了新人面对系统异常时的无措。她假意尝试两次数据刷新,最终“无奈”保存文件,将带有“疏忽”的核算表上传至项目部共享文件夹,标注为“初稿待审核”。
上午10点,项目部召开临时工作会议,韩哲通报了驰远协议修订的最新进展,要求各模块负责人加快数据复核进度。会议间隙,苏晚“偶遇”负责仓储模块的同事刘琳,故作焦急地说:“刘姐,我刚上传的成本核算初稿可能有点问题,海城港h区的分摊系数好像录错了,但我这边系统一直提示同步延迟,没法修改,你能不能帮我在共享文件夹里核对一下?要是确实有误,麻烦你标注出来,我下午找It部门处理系统问题。”
刘琳是赵明的老下属,与顾漫儿也有私交,正是苏晚选定的“诱饵传递者”。她故作热情地答应:“没问题,我一会儿就看,有问题给你发消息。”
苏晚心中了然,刘琳若发现核算偏差,必然会第一时间告知顾漫儿与张诚,而他们为了坐实“数据泄露”,大概率会复制这份带有“疏忽”的核算表,试图通过修改参数、伪造传输记录,将偏差归咎于她的“恶意操作”。
回到工位后,苏晚打开集团内部合规平台,找到“项目风险匿名反馈”通道。她将艾伦准备的预警模板粘贴进去,内容聚焦于“跨境仓储费分摊系数异常波动”,仅提及“海城港h区2024年q2系数疑似超出行业合理区间”,未标注具体操作人及详细数据,刻意弱化指向性。提交前,她通过技术手段将反馈来源伪装为“系统数据监测模块”,确保风控部无法追溯至个人。
上午11点30分,艾伦发来加密消息:“刘琳已复制带有‘隐性水印’的核算表副本,通过私人微信发送给顾漫儿;顾漫儿随即转发至张诚的工作邮箱,邮件标题标注‘苏晚核算失误证据’;‘蛛网’追踪程序已锁定张诚的邮箱终端,发现该邮箱同时向一个境外匿名邮箱发送了相同附件,初步判断为陆云深的海外联络点。”
苏晚的眼中闪过一丝锐利。顾漫儿与张诚不仅想利用核算失误栽赃她,还试图将数据传递给陆云深,显然是想借外部势力施压,彻底断绝她的后路。她快速回复:“持续监控张诚与境外邮箱的通讯,提取邮件内容中的关键信息;另外,准备一份‘系统操作日志’副本,标注出‘数据同步延迟’的时间节点与It系统维护记录,作为后续证明‘疏忽’为系统问题的证据。”
“收到,S姐。境外邮箱的通讯已纳入实时监控,系统操作日志副本已生成,可随时调用。”
下午2点,风控部突然派人前往项目部,要求调取驰远项目的所有成本核算记录,包括共享文件夹中的初稿与各版本修改痕迹。韩哲对此感到意外,询问原因时,风控部工作人员仅表示“收到系统异常数据预警,需核查是否存在成本风险”——苏晚的隐蔽预警已开始发挥作用。
刘琳得知风控部介入后,神色明显慌乱,悄悄给顾漫儿发送消息:“风控部来查成本记录了,会不会是苏晚发现我们复制文件,提前举报了?”
顾漫儿的回复很快传来:“慌什么?她没有证据。你就说发现她的核算有误,好心提醒,却被她反咬一口。张诚那边会配合我们,说是苏晚为了掩盖失误,故意将责任推给系统。”
苏晚通过艾伦监控到两人的通讯内容,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她走到韩哲办公室,主动说明情况:“韩经理,风控部来核查成本记录,可能是因为我上午发现的核算问题。我之前上传的初稿中,海城港h区的分摊系数录错了,但当时系统提示数据同步延迟,我没法修改,还请刘姐帮忙核对了。现在看来,可能是系统问题引发了风控部的关注,我已经联系It部门,他们说下午会过来排查系统故障。”
韩哲点点头,语气带着安抚:“我知道了,你配合风控部提供相关记录就行。系统问题很常见,只要及时纠正,不会有太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