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的陆氏集团19楼项目部,仅剩零星几盏工位灯亮着,如同漆黑办公区中散落的星点。中央空调的出风口偶尔传来细微的送风声,与键盘敲击的“嗒嗒”声交织,构成深夜独有的静谧节奏。苏晚趴在堆满文件的工位上,头枕着手臂,长发散乱地垂落在泛黄的应收账款明细上,侧脸贴着微凉的纸张,呼吸均匀——至少从监控画面看来,她像是熬到极致后短暂昏睡的模样。
然而,当走廊传来夜班保安巡查的脚步声时,苏晚的眼睫几不可察地颤动了一下。她没有立刻抬头,而是维持着“昏睡”姿势,用眼角余光扫过桌面:左侧堆叠的是2021-2023年供应商基础信息表,纸张边缘被反复翻阅得卷起毛边;中间摊开的是“鑫瑞建材”的两笔58万元付款记录,她用铅笔在金额旁画了圈,圈内侧标着极小的“x2”;右侧压着的是从档案室复印的合同摘要,其中“付款周期”条款被荧光笔淡淡划过,却因光线昏暗不易察觉。
保安的脚步声逐渐远去,苏晚才缓缓抬起头,揉了揉眼睛,刻意让眼底泛起明显的红血丝——这是她用冷敷与热敷交替制造的“熬夜疲惫”效果。她端起桌角早已凉透的美式咖啡,喝了一口,苦涩的味道让她瞬间清醒,随后将咖啡杯重重放在桌上,发出“哐当”一声轻响,像是压抑着烦躁。这一系列动作,精准复刻了职场新人面对复杂工作时的崩溃与无奈,完美落在天花板角落监控的视野中。
实际上,苏晚的大脑正高速运转,将深夜梳理出的线索逐一串联。昨夜收到艾伦的调查结果后,她便确定“鑫瑞建材”“卓越物流”与陆云深的关联,而此刻核对的应收账款明细,正是验证“资金转移路径”的关键拼图。她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在“鑫瑞建材”的付款记录上:两笔58万元均标注“项目A主体材料款”,付款日期仅间隔3天,对应的合同编号“ht-0715”与“ht-0716”看似连续,实则通过对比集团合同编号规则(年份+部门+项目+序号),发现“ht-0716”的序号部分存在字体差异——“6”的起笔角度与官方模板不符,像是用修图软件后期修改而成。
为验证这一猜想,苏晚从帆布包中取出平板电脑(已切换至“普通办公平板”模式,隐藏所有加密功能),调出提前存储的“项目A”原始合同扫描件(源自艾伦通过合法渠道获取的集团公开档案)。合同第5章“付款条款”明确规定:“主体材料款按月度结算,单次付款金额不得超过合同总金额的30%,且需附供应商送货验收单方可支付。”而两笔58万元的付款,合计116万元,已超出项目A材料合同总金额(300万元)的38.6%,且明细中未附任何验收单记录,完全违背合同约定。
“难道是财务录入错误?”苏晚刻意自言自语,声音带着一丝新人的困惑,同时拿起计算器,假装反复核对金额与比例,手指却在平板上快速标注:“1.付款比例超合同约定8.6%;2.无验收单支撑;3.合同编号疑似篡改——初步判断:人为拆分付款,规避合同条款限制。”
她继续翻阅后续明细,目光停留在“卓越物流”2022年1月的120万元付款记录上。此前艾伦已查明,其中40万元转入顾明远旗下公司,而此刻对比物流服务合同,发现合同第3章“服务费用”明确约定:“物流费用按实际运输里程与货物重量结算,单次费用上限50万元,超限时需签订补充协议。”120万元的付款不仅远超单次上限,且无任何补充协议记录,付款备注“项目A全程物流服务”与实际运输记录(仅覆盖项目A前期运输,后期由其他物流公司承接)严重不符。
更关键的是,她在明细附件中找到一张模糊的费用拆分表,上面用铅笔标注“80万+40万”,40万旁还画了一个极小的“顾”字——虽已被擦拭,却仍能辨认痕迹。苏晚心中一凛:这张拆分表极可能是当时操作人的随手记录,不慎混入附件,成为关键证据。她小心地将拆分表单独抽出,夹在一本2022年的旧日历中,随后将日历放回文件堆最底层,确保不被轻易发现。
此时,办公区东侧传来轻微动静,是小组助理李薇加班结束返回取遗忘的笔记本。李薇看到苏晚仍在工位,惊讶地走上前:“苏晚?你怎么还在这儿?都凌晨两点了,数据核对得怎么样了?”
苏晚立刻收起眼中的锐利,换上疲惫又无措的神情,揉了揉太阳穴:“李姐,我……我好多地方都对不上,尤其是鑫瑞建材和卓越物流的几笔大额付款,跟之前的合同条款好像有冲突,但我又不确定是不是自己看错了……”她刻意停顿,语气带着犹豫,“而且赵经理之前说让我自己核对,我怕找他问,他又觉得我能力不行……”
李薇眼中闪过一丝同情,俯身压低声音:“赵经理对新人是严了点,不过你要是真发现问题,还是得谨慎。这种陈年账很多都乱七八糟的,万一真是你看错了,反而会被说小题大做。要不你先标记出来,明天看看其他同事有没有类似疑问?”
这番话既带着善意提醒,也暴露了项目部对陈年账“不愿深究”的态度,更印证了苏晚的判断——这些“混乱”并非偶然,而是有人刻意营造的“无人敢碰”的氛围。苏晚点点头,露出“受教”的表情:“谢谢李姐,我知道了,我再核对一会儿,实在不行就先标记。”
李薇离开后,苏晚的表情重新变得凝重。她清楚,“标记”无法解决问题,若不及时上报,这些被篡改的数据可能成为后续审计漏洞,甚至被陆云深等人进一步利用,造成更大损失。但上报的风险同样巨大:赵经理作为直接上级,必然会阻挠,甚至反咬她“故意制造问题”;越级上报则可能被视为“不懂规矩”,在项目部难以立足;找周秘书或陆寒枭,又会暴露自己对数据的敏感度,与“新人”人设不符。
她起身走到茶水间,用冷水洗脸,试图让自己更冷静。镜子中,她的脸色苍白,眼底红血丝明显,确实像熬了通宵的新人,但眼神深处的冷静与决绝,却暴露了真实的内心。她拿出手机,犹豫着是否联系艾伦,让其从外部推动核查,但又担心动作过大,打草惊蛇。最终,她还是收起手机——目前证据仍不完整,需进一步确认篡改痕迹,再决定上报方式。
返回工位后,苏晚将重点放在“宏业科技”的逾期款项上。此前发现180万元逾期超210天却标注“正常”,此刻对比合同第6章“逾期处理”条款:“应收账款逾期超90天需启动催收程序,并计提50%坏账准备。”而明细中既无催收记录,也无坏账计提,反而在2023年第3季度的财务报表中,将该笔款项归入“正常回款”,导致报表利润虚增180万元。她快速计算:若按规定计提坏账,该季度项目部利润将减少90万元,影响集团整体利润核算——这已构成财务数据失真,涉嫌违规。
她将这些发现逐一记录在笔记本上,故意用潦草的字迹,夹杂多处涂改,营造“思路混乱”的假象,实则条理清晰地列出:“1.鑫瑞建材:合同编号篡改、超比例付款、无验收单;2.卓越物流:超上限付款、无补充协议、资金流向异常;3.宏业科技:逾期隐瞒、未计提坏账、虚增利润——结论:三项均涉嫌人为操作,可能导致公司资产流失与财务违规。”
凌晨四点,天边泛起微光,苏晚终于停止核对。她将文件随意堆放在桌上,部分纸张散落一地,计算器扔在键盘旁,营造出“疲惫到混乱”的场景;随后将关键证据(拆分表、合同扫描件标注版)存入加密U盘,藏在帆布包内侧的暗袋中;最后趴在桌上,假装再次昏睡,等待天亮。
此时,28楼总裁办公室内,陆寒枭正看着监控回放。周秘书站在一旁,低声汇报:“苏晚从昨晚十点到今早四点,共停留六个小时,期间仅离开工位两次(一次去档案室,一次去茶水间),翻阅文件127份,重点集中在鑫瑞建材、卓越物流、宏业科技三家供应商。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每次翻找都精准定位到关键页,且在发现异常数据时,虽表现出犹豫,却第一时间做了标记——与普通新人的慌乱截然不同。”
陆寒枭的指尖轻轻敲击桌面,目光落在监控中苏晚“昏睡”的身影上,眼神深邃:“她找到的异常,是否与我们之前核查的陆云深关联企业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