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穿透陆氏集团总部大厦的玻璃幕墙,在19楼项目部的开放式办公区投下规整的光影。苏晚身着深蓝色职业套装,踩着浅口平底鞋,于早晨七点四十五分准时出现在工位前——比规定上班时间提前十五分钟,恰好符合“谨慎勤恳新人”的形象定位。她将帆布包轻轻放在桌角,指尖拂过桌面崭新的笔记本电脑,目光却不动声色地扫过办公区西侧的独立办公室,门楣上“赵明”的铭牌在晨光中泛着冷光。
昨日入职首日的“下马威”仍在眼前:王莉的刻意刁难、角落工位的刻意安排,以及赵明最后扔下的那叠泛黄文件,都在印证她的判断——第三小组是陆云深安插在项目部的“自留地”,而赵明作为小组负责人,必然会按幕后指示,对她这个“空降实习生”展开持续打压。
苏晚刚将电脑开机,身后便传来沉稳的脚步声。赵明身着深灰色西装,领带系得一丝不苟,手中抱着一叠厚度近十厘米的文件,神情严肃如覆寒霜。他将文件重重放在苏晚桌面上,纸张碰撞的声响在清晨的安静办公区格外清晰,引得附近几位提前到岗的同事侧目。
“苏晚,关于昨日交接的供应商应收账款整理工作,今日需明确三项要求。”赵明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指令性,指尖在文件封面上重重敲击,封面“2021-2023年第三小组供应商应收账款明细”的黑色宋体字,因常年翻阅而边缘磨损,“第一,限期三天,本周三下班前提交完整核对报告,需包含逾期款项分级(30天内\/90天内\/180天以上)、供应商最新联系方式核验结果、异常款项专项说明,缺一不可;第二,所有数据需与财务部12楼档案室的原始凭证逐一比对,误差率需控制在0%,集团审计部门后续将抽查核验;第三,若遇无法确认的款项,需单独建立核查台账,附工商信息、银行流水等佐证材料,禁止以‘待核实’模糊标注。”
他俯身靠近,压低声音,语气中带着刻意的压迫感:“这份资料涉及三年来127家供应商,此前已有三位实习生接手,均因数据混乱、凭证缺失未能完成。若你此次仍无法达标,按集团实习生考核标准,将视为‘不具备基础业务能力’,后续是否留用,需重新评估。”
这番话既是任务部署,更是赤裸裸的“劝退信号”。苏晚垂下眼帘,双手交叠放在膝上,姿态恭敬如新人受教,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犹豫:“赵经理,这份资料跨度长达三年,部分供应商信息标注‘已注销’,工商系统可能无法查询最新联系方式;且原始凭证需前往档案室调取,流程耗时未知,三天期限是否……”
“流程问题找李薇协助,联系方式自行通过第三方企业信息平台核查。”赵明打断她的话,语气骤然转冷,“集团招聘实习生,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非听借口。若连基础信息核查都无法完成,只能说明个人能力与岗位不匹配。”说完,他不再停留,转身走向独立办公室,关门声沉闷如锤,敲打在办公区每个人的心上。
苏晚看着桌面上那叠散发着陈年纸张特有霉味的文件,指尖轻轻翻开第一页。2021年第一季度的应收账款记录表上,字迹因墨水晕染变得模糊,部分金额栏存在涂改痕迹,甚至出现“”与“58万”两种格式混用的情况——显然是多任经手人杂乱记录的结果。但在她眼中,这些看似无序的混乱里,正藏着刻意为之的“破绽”:
翻至2021年第三季度第17页,供应商“鑫瑞建材”的记录出现异常:同一项目编号“x-A07”下,存在两笔金额均为58万元的应收账款,付款日期分别为9月15日与9月18日,备注均为“项目A主体材料款”,但对应的合同编号末尾数字却相差1位——前者为“ht-0715”,后者为“ht-0716”。按陆氏集团财务规范,同一项目同一材料品类,绝不可能在三天内重复付款,且合同编号连续编号的概率低于万分之一,这明显是人为拆分记录的痕迹。
继续翻阅至2022年第一季度第23页,“卓越物流”的条目更显诡异:120万元的款项标注“已结算”,附件页却仅粘贴一张金额为80万元的银行回单,差额40万元无任何补付凭证或费用说明,仅在空白处有一行潦草的“后续补录”,却未标注日期与签字人。而2023年第二季度第31页的“宏业科技”记录,则存在逾期隐瞒嫌疑——180万元应收账款逾期已超210天,却被标注为“正常履约”,且无任何催收记录或坏账计提说明,与相邻供应商的逾期标注形成鲜明对比。
这些异常绝非“记录失误”所能解释。苏晚凭借多年资本运作经验判断:重复记录可能用于虚增项目成本、套取资金;金额差额极可能涉及利益输送;逾期隐瞒则是为了掩盖坏账风险,粉饰财务报表——而这三类操作,恰是陆云深这类内部人员转移公司资产的典型手段。
“还在跟这堆‘烂账’较劲呢?”王莉端着咖啡杯走过,刻意在苏晚工位旁停顿,语气带着幸灾乐祸的嘲讽,“我劝你别白费力气了,这账当年是赵经理亲自管的,后来换了三个人接手,每次都查出一堆问题,最后都不了了之。你一个新人,就算熬通宵也理不清,最后还得落个‘能力不足’的评价。”
苏晚抬起头,脸上露出“委屈又无措”的神情,声音放低如求助:“王姐,我也想做好,可这数据实在太乱了……您之前接触过这些资料,能不能告诉我,哪些供应商的信息比较容易核实?”她刻意放低姿态,既是为了贴合“新人”人设,更是为了从王莉口中套取关键信息——作为赵明的得力助手,她必然知晓部分隐情。
王莉将咖啡杯放在苏晚桌角,褐色液体溅出少许,在文件封面上留下污渍:“容易核实?没有容易的!尤其是2021年那几家,要么注销要么变更法人,连工商档案都查不全。我看你还是赶紧找周秘书说说,换个简单点的任务,别在这上面浪费时间。”她说完,转身时故意撞了一下苏晚的椅子,椅脚与地面摩擦发出刺耳声响。
苏晚看着王莉的背影,指尖轻轻擦拭文件上的咖啡渍,心中却已锁定关键信息——“2021年”“赵明亲自管理”“信息不全”,这些关键词恰好与她发现的异常数据时间线重合,进一步印证了赵明与这些“乱账”的直接关联。
上午十点,苏晚以“调取原始凭证”为由,跟随小组助理李薇前往12楼档案室。档案室采用恒温恒湿系统,空气中弥漫着樟脑丸与旧纸张混合的陈旧气息,货架上整齐排列着标有年份与部门的档案盒,部分2021年的档案盒已因年代久远而边角泛黄。
“第三小组2021-2023年的财务凭证都在这里,按季度分类存放。”李薇指着西侧货架,语气带着同情,“不过2021年第三季度的凭证有部分缺失,档案室系统标注‘借阅未归还’,具体原因不清楚。你尽量核对能找到的,实在找不到的,只能标注‘凭证缺失’。”
苏晚点头致谢,目光快速扫过货架。她精准定位到2021年第三季度的档案盒,打开后发现,“鑫瑞建材”那两笔58万元款项对应的合同原件果然缺失,仅留存复印件,且复印件上的审批签字栏被墨水污染,无法辨认签字人;“卓越物流”40万元差额对应的费用说明附件,更是直接空白,仅有一张无任何签字的审批单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