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星轨麦秸(1 / 2)

麦香村的麦秸工坊新添了台天文望远镜,李奶奶总在深夜搬着小马扎坐在旁边,说要看看“麦秸能不能接住星星的光”。陈阳拗不过她,找工匠做了个麦秸编的望远镜罩,罩沿缀着圈麦秸穗,风一吹就簌簌响,像在跟星星打招呼。

“你看那猎户座的腰带给麦秸缠住了,”李奶奶指着天空笑,手里的麦秸在指间转得飞快,不一会儿编出个星星形状,“明儿把这星星挂在望远镜上,它就认咱村了。”

第二天,工坊里多了堆“星轨麦秸”——李奶奶让小虎收集了凌晨带露水的麦秸,说“沾着星子气的麦秸编出来的东西能引星星来”。她教孩子们编“星轨结”,麦秸在指间绕出螺旋状,像把夜空拧成了麻花:“这结得顺时针绕七圈,对应北斗七星,再反方向绕五圈,凑个十二时辰。”

有个北京来的天文爱好者看到朋友圈的照片,连夜开车来村里,捧着台相机守在工坊外:“听说你们的麦秸能编星轨?我想拍组‘麦秸与星轨同框’的照片。”

李奶奶把刚编好的星轨结挂在望远镜上,麦秸的影子投在镜头里,竟真和天上的星轨重合了——螺旋的麦秸缠着闪烁的星线,像星星顺着麦秸爬进了镜头。摄影师激动得手都抖了:“这是我拍过最软的星轨,带着麦香呢!”

小虎拿着麦秸追着萤火虫跑,把星星结往虫儿身上套:“给星星安个家!”李奶奶在后面喊:“轻点,别把麦秸碰折了,明儿还要用它串月亮呢。”

深夜收工时,陈阳发现望远镜罩上的麦秸穗沾了层薄露,凑近一闻,竟有股淡淡的甜香。李奶奶说:“是星星的口水。”说着把沾露的麦秸收进小布袋,“留着编月亮船,让星星能坐着船来咱村串门。”

工坊的灯亮到后半夜,麦秸在灯下泛着银白的光,李奶奶的白发混在麦秸堆里,不仔细看分不清哪是头发哪是麦秸。她编的月亮船渐渐成形,船舷的麦秸故意留了几个细缝:“星星怕黑,得给它们留透光的地儿。”

天快亮时,东方泛起鱼肚白,李奶奶举着月亮船往天上比划:“你看,船帮刚好卡着月亮边儿,尺寸对上了吧?”陈阳望着天边的月牙,再看看麦秸船,果然分毫不差,仿佛那弯月亮就是照着麦秸的样子长的。

摄影师拍下这幕,照片后来登在了天文杂志上,配文写:“麦香村的麦秸会算星轨,它们编的不是结,是给星星搭的梯子。”

秋分这天,村里的老人们聚在麦秸工坊晒秋,竹匾里摊着金黄的玉米、火红的辣椒,还有陈阳新收的麦秸——今年的麦秸格外粗壮,李奶奶说这是“沾了星子气的好料”。

“该编‘光阴囤’了。”李奶奶摸出一把磨得发亮的篾刀,麦秸在她膝间堆成小山,“秋分要囤光阴,把日子囤得实实的,冬天才不慌。”

陈阳蹲在旁边帮她理麦秸,看她手指翻飞,麦秸在掌心绕出螺旋的圈,一圈圈往上涨,像个小小的粮仓。“这囤得顺时针编,”李奶奶教他,“日子得往前赶,不能倒着转。”

正说着,村头的老钟响了,“当——当——”敲了九下。李奶奶手一顿,在麦秸囤上插了根红绳:“记上,这是九点钟的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