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叔,江南高岭土的问题还没彻底解决。虽然调整了陈腐周期,但第七批次的密度梯度仍有波动,可能影响高频通透性。”
冯世杰接过数据表,仔细看着曲线图,“通知烧制组,今天这批先缓烧。联系地质所,派人去矿区实地采样,我要知道到底是运输途中受潮,还是矿源本身变了。”
“可订单已经排到明年春天了,推迟会影响交付……”
“宁可延期,不能降质。”他抬头看着侄女,“小婷,你读过那么多书,见过那么多先进设备,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偏偏是我们,在做音瓷?”
冯婷一怔。
“因为我们不怕慢。”她轻声答,“也不怕失败。”
冯世杰点点头,“所以更不能被一时的压力,带偏了方向。”
中午,丁元英与芮小丹再次来到厂区。这次,他们带来了上海老人陈素芬寄来的一封信。
信纸泛黄,字迹颤抖:
“五十六年前的那个冬夜,他拉完《良宵》,对我说:‘月亮真亮啊,像你的眼睛。’
三天后,他在返程的火车上突发急病走了。
我一直觉得,他的声音还在风里飘着。
现在你们说,能把他的琴声‘种’进瓷器里……我想问问,它会不会也有温度?”
芮小丹读完,眼眶微红。
丁元英将信轻轻折好,放入怀中,“我们会让她听见温度。”
当天下午,激光塑形工坊启动特别项目——“良宵计划·限量版”。由冯世杰领衔,五位资深工匠组成小组,依据修复后的二胡声纹,逐点构建共振腔体内壁的三维波形结构。
每一毫米的弧度,都对应一段旋律的振幅频率。
与此同时,那两条临时改造的瓷砖生产线也开始运转。
不同于市面上常见的压模快烧工艺,王庙村的建筑砖依旧保留了部分手工修坯环节。
釉面采用天然矿物配方,经三次低温烧结而成,触感温润,防滑耐磨。样品送检后,检测报告显示其抗折强度超出行业标准37%,且无放射性残留。
韩楚风收到报告当晚亲自致电:“没想到你们连瓷砖都做出艺术品的劲儿。这批货,我要作为正大高端系列的专属配置,写进购房合同。”
冯世杰只回了一句:“别忘了,它们也是从火里熬出来的。”
一周后,第一批“良宵”音瓷音箱完成封装。
共十二只,编号01至12,每一只内部都嵌入了重建的二胡独奏芯片,并配有由冯世杰亲手题写的铭牌:“以土为纸,以火为笔,替岁月还声。”
发货前夜,全体工人齐聚窑前。
没有仪式,也没有讲话。大家只是静静地围着窑口,听着里面冷却时偶尔传来的细微“开片”声,像是大地在低语。
小峰蹲在角落,怀里抱着一块刻满节奏凹痕的泥板。他悄悄对爸爸说:“等我长大了,也要做一个能装星星声音的瓶子。”
丁元英听见了,蹲下身,摸了摸孩子的头,“那你得先学会听,真正的安静。”
春深渐暖,麦苗拔节。
在遥远的上海,陈素芬老人坐在老屋窗前,手中捧着一只造型如初月般的音瓷音箱。快递员走后,她颤抖着手指按下播放键。
刹那间,熟悉的琴声流淌而出——
悠扬、温厚,带着旧时代木楼走廊里的回响,正是他当年最爱拉的那一段《良宵》。
她猛地捂住嘴,泪水无声滑落。
窗外,月光正照进弄堂,洒在晾衣绳上晃动的水珠间,碎成一片银光。
仿佛那个雪夜从未结束,他只是刚刚放下琴弓,转身笑着说:
“月亮真亮啊!真像瓷月亮。”
而在王庙村,新的一批素胎已整齐排列在传送带上,等待喷釉、烘干、入窑。
冯世杰站在车间门口,望着东方升起的朝阳,轻声说:
“火还在烧,愿就不能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