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庙村的清晨依旧带着山野的凉意。薄雾如纱,缠绕在村口那片老槐树间,几声鸡鸣从远处人家传来,划破寂静。
格律诗音箱厂的铁门缓缓推开,叶晓明拎着公文包走了进来。他穿着一件藏青色夹克,袖口有些磨损,却整洁利落。
厂区不大,但规划有序:左侧是装配车间,右侧是质检与包装区,后方还搭起了一个临时展厅,陈列着不同型号的音箱样品。
这是他接手管理以来,第一次真正觉得自己站在了“做点事”的门槛上。
前些时候,他和刘冰双双被丁总开除,今天重新被丁总启用,他要珍惜这次的机会。
他懂电路、会调试,却始终困于眼界与资源。直到丁元英一句轻描淡写的话:“你有手艺,缺的是方向。”
随后格律诗在丁元英的操作下和林雨峰签了合作协议,让他与乐圣集团董事长林雨峰见了一面。
那一夜长谈,改变了两个人的想法。
林雨峰原以为这只是一次例行合作——借用格律诗这个品牌试水中低端市场,没想到叶晓明拿出来的不仅是产品方案,更是一整套“乡村智造”理念:用本地工人、本地材料、本地工艺,打造高性价比但绝不低质的音响系统。
每一个部件都可溯源,每一道工序都有记录。
“我不是要做山寨货。”叶晓明当时直视着他,“我是想让农民家的孩子,也能听得清楚贝多芬。”
林雨峰沉默良久,忽然笑了:“三十年了,第一次有人跟我说,做音响是为了听清楚。”
合作就此敲定。乐圣提供核心技术支持,格律诗负责生产落地与本土化适配,首批推出三款主打产品:“松风”便携式蓝牙音箱、“竹韵”家庭影院套装、“云回”智能语音音响。
定价全部控制在千元以内,目标直指三四线城市及广大农村文化市场。
如今,第一批订单已完成交付,市场反馈远超预期。“松风”因防水防摔设计,在西北牧区广受欢迎。“竹韵”被多个乡镇文化站采购,用于广场舞和村民活动中心。
而“云回”则意外成为留守儿童家庭的热门选择——父母远程留言、孩子语音回复,一声“爸爸”穿过千山万水,落在简陋屋檐下,温暖如初阳。
叶晓明走进车间时,工人们已经开工。焊枪轻响,锡烟袅袅,流水线上整齐排列着正在组装的主板。一位年近五十的女工李秀兰正专注地检测扬声器频响曲线,她丈夫曾是村办砖厂职工,厂子倒闭后一直靠打零工维生。如今她每月收入二千多元,还能就近照顾上学的女儿。
“叶主管,昨天云回的语音识别模块又优化了。”技术员小赵迎上来,手里拿着测试报告,“我们把方言库扩展到了七种,包括川渝话、闽南语、粤北土话,识别率提升到91.3%。”
“很好。”叶晓明点头,“再加一条——让用户可以自定义唤醒词。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说你好小助手,有些人就想叫‘娃他爸回来啦’。”
小赵一愣,随即笑出声:“这……也行?”
“为什么不行?”叶晓明望向窗外,“我们的用户不在写字楼里,他们在田埂上、灶台边、校门口接孩子的家长群里。他们说话的方式不一样,但我们得听得懂。”
中午饭后,一辆黑色SUV驶入厂区。车门打开,林雨峰走了下来,身后跟着两名工程师。
叶晓明快步迎出:“林董?您怎么亲自来了?”
“来看看。丁总呢?”林雨峰环顾四周,目光落在墙上挂着的一块电子屏上,上面实时跳动着各地销售数据与用户评价。
“丁总的重心是造车。”
叶哓明苦笑。
可叶晓明哪里知道,丁元英已经把格律诗品牌音响推向了欧州市场,在柏林由珍妮主导的品牌国际注册。
“我在总部看到一组数据,云回在贵州某县的复购率达27%,远高于同类产品。我想知道,是什么让老百姓愿意再买一次?”
叶晓明没急着回答,而是带他走进一间普通农户改造的体验室。屋里陈设简单:一张木桌、两把椅子、一台电视,角落里摆着“竹韵”音响。他按下播放键,一段评书《岳飞传》缓缓响起,声音浑厚清晰,毫无杂音。
“这里没有专业声学环境,也没有隔音处理。”叶晓明说,“但我们调音师去了三十多个村庄,坐在炕头听、蹲在院子里听、站在晒谷场听。最后确定的音频参数,不是实验室里的理想值,而是老太太能听清每一句唱词的实际标准。”
林雨峰闭眼听了片刻,忽然问:“你们有没有想过,把这些声音也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