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造车(2 / 2)

人群安静下来。

“三年前,有人说王庙村穷得只剩骨头;两年前,有人说我们造音箱是在做梦;现在,还有人说山村造整车,不过是闹剧一场。但我们今天站在这里,不是为了证明给谁看,而是要告诉自己:我们可以做到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一张张黝黑而炽热的脸。

“但这只是开始。接下来,我们要面对的是市场。是消费者会不会愿意花钱买一辆王庙造的车;是我们能不能按时交付、保证质量、建立售后体系;是资本愿不愿意继续相信我们,而不是只盯着报表上的利润。”

芮小丹接过话筒:“所以我已经联系了东省交通厅和推广办,申请将‘星辰号’纳入乡村公共服务采购目录。第一批订单目标是五十辆,用于乡镇警务巡逻、医疗急救和物流运输。”

人群中响起惊叹。

“不止如此。”她继续说道,“我已经写了一份报告,提交给国家乡村振兴局,附上了我们的成本结构、技术路线和社会效益模型。如果我们能通过评审,就有机会进入中央财政支持项目库。”

冯世杰激动得直搓手:“要是真成了,咱们就能批量生产了!”

“前提是每一辆车都经得起检验。”丁元英补充,“从今天起,实行全程质量追溯制。每一块钢板、每一个零件、每一次焊接,都要登记责任人。谁出问题,谁负责。”

“那……刘冰呢?”忽然有人问。

空气微妙地凝滞了一下。

刘冰自联营协议签署后便一直低调行事,负责配件仓储管理,虽未犯错,但也未曾主动担责。此刻他正站在厂房角落,听见点名,身子微微一颤。

丁元英看向他:“刘冰,你有什么想说的?”

刘冰迟疑片刻,走上前来,声音发紧:“我……我知道以前我对不住大家。贪小利,怕风险,关键时刻想退缩。但现在我想明白了,我不是为了分红才留下的,我是怕将来孙子问我:爷爷,当年王庙村造车的时候你在干嘛?我说不出口。”

他深深鞠了一躬:“请让我参与质检组,从最重要的部门做起。我不求快,只求踏实。”

众人沉默片刻,继而响起零星掌声,渐渐汇成一片。

会议结束后的第三天,一封来自bJ的公函抵达村委会。国家乡村振兴局回函表示,已初步审核王庙村“星辰号”项目资料,拟组织专家团队赴实地考察,并探讨将其列为“产业振兴示范案例”的可能性。

消息传开那夜,村里自发燃起了篝火。没有酒宴,只有几锅热腾腾的白菜炖粉条,村民们围坐在晒谷场上,谈着未来的梦。

丁元英坐在人群边缘,望着跳跃的火焰出神。

芮小丹走来,在他身边坐下,轻轻靠在他肩上。

“你觉得我们走得远吗?”她轻声问。

“还不够。”他说,“真正的距离,不是从山村到城市,是从被人怜悯,到被人尊重。”

她笑了:“那你打算走多远?”

他望着星空,良久道:“走到有人愿意相信,一群普通人,也能改变命运为止。”

远处,星辰号静静停在灯光之下,车头的“星”字在夜色中泛着冷光,宛如一枚刺破黑暗的印章,悄然盖在这片土地重生的契约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