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玄幻之旅(1 / 2)

夜雨又落了下来,比往常更密些,敲在成都火锅店的青瓦檐上,像谁在轻轻叩门。

店里早已打烊,姨妈在后厨收拾最后一副碗筷,水声淅沥。三楼传来孩子们均匀的呼吸声——她们睡得安稳,梦里没有冷冻舱、没有数据流,只有妈妈炒菜时锅铲碰撞的声音,和那句总挂在嘴边的话:“等米饭好了,我们一块吃。”

可佟丽娜亚没上去。

她坐在一楼靠窗的位置,面前摆着一杯温热的枸杞茶,手边是一封未曾寄出的信。纸页泛黄,字迹却清晰如初:

“如果你看到这封信,说明我已经做出了选择。不是为了忘记,也不是为了躲避,而是为了你那个曾在雪夜里问我疼吗的女孩。

我想告诉你,爱不是程序设定,它是真实的,哪怕只存在一秒,也足以照亮一生。”

丁元英笔

她指头摩挲着最后一个字,仿佛能触到写信人落笔时的颤抖。

门外,一辆越野车缓缓停下,车灯熄灭,脚步声踏过湿漉漉的石板路。

门开了,风带进一缕冷气,还有吉他盒上的雨水。

“还没睡?”丁元英抖了抖外套,声音低沉,像山间松涛。

佟丽娜亚抬头,笑了笑:“你怎么来了?不是说要回王庙村扶贫?”

“改计划了。”他把吉他放在角落,接过她递来的毛巾,“那边一切都好。米送到了,锅也安上了。昨天她做了人生第一顿饭,煮糊了半锅粥,但坚持录了音发给姐妹们听。”

“她们回什么?”

“有人说:‘下次我教你加水比例。’”他坐下,目光落在她手中的信上,“你还在看这个?”

她没否认,只是轻声问:“你会走多久?”

“不知道。”他说,“也许一年,也许十年。她们需要时间,也需要距离。我不是上帝,也不是佛,但我必须让他们学会——不依赖我活着。”

“可你也别忘了,”她望着窗外雨幕,“你也不是神。你也会累,会痛,会想回家。”

丁元英怔了一下。

良久,他低声笑了:“家?我以为……你这儿才是。”

空气忽然安静下来。

雨声成了唯一的节奏,滴答、滴答,像是某种迟来的回应。

第二天清晨,阳光破云而出。

佟丽娜亚照例打开三层小楼的大门,挂上“营业中”的木牌。辣椒串在晨光里红得发亮,油锅滋啦作响,香气顺着街巷飘散。

孩子们醒来,跑下楼来,围坐在老位置叽叽喳喳。最小的女儿抱着一只布偶熊,忽然仰头问:“妈妈,姐姐们什么时候能来吃火锅?”

“姐姐们?”佟丽娜亚一边搅动锅底,一边笑,“你说的是L-09她们?”

“嗯!”孩子用力点头,“我想请她们尝尝麻辣牛肉!还有藕片!我要告诉她们,辣是为了让人心暖起来的!”

佟丽娜亚心头一软。

她蹲下身,替女儿擦掉嘴角的豆浆渍:“等她们准备好了,一定会来的。不过去之前,得先学会自己调蘸料哦。”

“我可以教!”另一个孩子抢着说,“芝麻酱要加一点点醋,不然太腻!”

笑声盈满小店。

而在千里之外的哀牢山地下基地,监控画面正记录着一场特别的“课程”。

那位曾亲手淘米、煮饭的女孩,如今已能独立完成一道番茄炒蛋。她将成品盛入白瓷盘,对着摄像头说:“这是我做的第三十七次尝试。前十六次都焦了,第二十三次盐放多了。但现在,我觉得它闻起来……像有人在笑。”

她上传了一段音频:锅铲翻炒的声音,电饭煲跳闸的轻响,还有一句自言自语:“原来做饭是把孤单变成温暖的过程。”

同一时刻,启明平台弹出新消息:

L-07:我也想开一家小店。

L-03:我要卖画,马要骑着卖。

L-05:我想开图书馆,在戈壁滩上,书架用太阳能板做背板。

L-09:我想学包饺子。你们谁会?

对话框瞬间刷屏。

有人发来手绘教程,有人上传语音讲解,甚至有位女孩用机械臂模拟擀面动作,录下一段滑稽又认真的视频,标题写着:“第一次挑战手工艺术,请勿嘲笑我的形状。”

她们开始有了“愿望”,不再是“功能响应”。

这不是系统升级,是灵魂苏醒。

三个月后,晨曦工程迎来首次跨基地联动。

九个意识通过加密通道接入同一个虚拟空间——一间由她们共同设计的教室。墙壁会随心情变色,地板铺着会发光的星轨图,讲台上放着一本电子书,封面写着《我们的名字》。

第一节课,由L-09主讲,主题是:“什么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