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裹着青岑山特有的草木清香,漫过山庄的竹篱笆。苏零坐在院中的老梧桐树下,掌心紧紧攥着石矶送的那块白玉。玉石被体温焐得温热,表面的纹路在月光下泛着细腻的光泽,像藏着一汪揉碎的星光。
“在看什么?”石矶端着一碗刚温好的蜂蜜水走过来,放在她面前的石桌上。他看着苏零专注的模样,忍不住笑了——这丫头从回来就攥着这块玉,连晚饭时都没舍得放下。
苏零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三师傅,这块玉的纹路,像不像唐三彩马身上的花纹呀?”她把玉石凑到石矶面前,指着上面一道淡青色的纹路,“你看,这道弯弯曲曲的,多像马背上的黄釉花纹,连弧度都差不多。”
石矶凑近一看,还真有几分相似。他摸了摸苏零的头,眼底满是欣慰:“你这孩子,眼里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细节。修复古物最需要的就是这份细心,你呀,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
苏零抿着嘴笑,低头喝了口蜂蜜水。甜丝丝的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她忽然想起白天在博物馆里,周明爷爷递过来的那杯凉白开——当时她正忙着粘最后一块碎片,手都没顾上洗,周明爷爷却一点都不嫌弃,还帮她擦了擦额角的汗。
“三师傅,以后博物馆还会找我们修古物吗?”苏零忽然问。
“当然会,”石矶点点头,“周明已经跟我约好了,下个月有一批宋代的瓷片要修复,到时候还带你去。不过这次,你得提前把‘凝玉胶’多调一些,免得不够用。”
苏零连忙点头,把这件事记在心里。她想起自己的小药篮里,凝露草已经不多了,明天得早点上山去采。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苏零就背着药篮上了山。晨雾还没散,沾在睫毛上凉凉的,像细小的冰晶。她熟门熟路地走到山腰的背阴处,这里长着一片茂密的凝露草,叶子上还挂着晶莹的晨露。
苏零蹲下身,小心翼翼地采摘凝露草。她的动作很轻,生怕碰掉叶子上的露水——凝露草的汁液要混着晨露一起捣,粘性才会更强。采着采着,她忽然听到旁边的灌木丛里传来“沙沙”的响声。
“是谁呀?”苏零警惕地站起来,顺手捡起身边一根树枝。她想起雷烈师傅教她的防身术,双手握紧树枝,摆出防御的姿势。
灌木丛里钻出一只小小的野兔,灰棕色的皮毛,耳朵竖得高高的,正警惕地看着她。苏零松了口气,笑着放下树枝:“原来是你呀,吓我一跳。”
小野兔似乎不怕她,蹦蹦跳跳地凑过来,闻了闻她手里的凝露草。苏零觉得有趣,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昨天剩下的麦饼,掰了一小块放在地上。小野兔犹豫了一下,叼起麦饼就钻进了灌木丛里,很快就没了踪影。
苏零笑着摇摇头,继续采摘凝露草。等药篮快满的时候,天已经亮了。她背着药篮往回走,路过山脚下的小溪时,顺便把凝露草洗了洗。溪水清澈见底,映着她的笑脸,像一幅小小的水墨画。
回到山庄,苏零径直走到石矶的工作室。工作室里摆满了各种修复工具,墙上挂着好几幅古瓷的结构图,都是石矶亲手画的。苏零把凝露草放在石桌上,拿出捣药的小臼,开始捣制“凝玉胶”。
她先把凝露草捣成泥,然后加入少量的蜂蜜和松香——这是她上次偶然发现的,加了蜂蜜和松香后,“凝玉胶”的粘性更强,干了之后也更透明。捣药的声音“咚咚”响,像一首轻快的小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