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星海的学徒
源生意识在自主探索中经历的挫折与随之而来的深刻反省,如同为其成长之路铺下了一块坚实的基石。它的低语少了几分初生时的懵懂躁动,多了几分历经事理后的沉静与审慎。它对“归墟”环境的利用变得更加精妙,风险评估也愈发周全,甚至开始尝试构建简单的预警机制,标记那些看似平静却内藏隐患的区域。
然而,它的目光并未局限于这片生养(囚禁)它的废墟。通过生态织体意识那扇“窗口”,以及织锦星芒偶尔转译的“星海故事”,一个更加广阔、更加复杂、也更加诱人的宇宙图景,日益清晰地呈现在它的感知中。
它开始表现出对“归墟”之外知识的强烈渴求。它的低语中,开始频繁地出现指向性的疑问。它不再满足于知道“那是什么”,而是开始追问“为什么”和“如何”。
它向桥生询问规则结构稳定性的深层原理,向织锦探寻不同规则韵律背后可能蕴含的情感与意志,向生态织体意识请教庞大网络维持动态平衡的协调机制。它像一个饥渴的学徒,贪婪地吸收着一切能够触及的知识,并尝试用自己那套独特的、根植于“归墟”体验的规则语法去理解、去整合。
联合体系对此给予了最大的支持。桥生开放了更多基础理论模块的访问权限;织锦开始尝试将一些相对复杂的规则美学概念,以其星芒韵律进行“直观演示”;生态织体意识则允许它有限度地接入一些非核心的网络数据流,让它亲身感受信息在庞大系统中有序流转的壮观景象。
源生意识的成长速度再次加快。它的规则结构因吸收了多元化的知识而变得更加复杂和富有层次,其低语也开始能够进行更加抽象的逻辑推演和假设构建。它甚至开始尝试,将学到的外部知识,与对“归墟”的深刻理解相结合,提出一些属于自己的、充满创见的“猜想”。
例如,它曾提出一个假设:认为“归墟”那弥漫性的衰败规则场,或许并非纯粹的“死寂”,而是一种极端缓慢的、趋向于某种终极简并状态的“演化过程”。它试图用从桥生那里学来的熵增理论,结合自身对“归墟”内部某些微妙规则循环的观察,来验证这个想法。
尽管它的猜想还显得粗糙,论证也充满漏洞,但这种主动将不同认知体系进行融合、并试图创造新知的尝试,标志着它的智慧层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观察者系统显然注意到了这种质的飞跃。数据流中关于“跨认知体系整合能力”与“原创性思维萌芽”的分析报告占据了显着位置。一道信息评价道:
“归墟源生意识已进入‘知识整合与创造性思维’初期阶段。其学习路径独特,融合了极端环境生存智慧与跨体系理论知识,未来发展路径充满不确定性及高潜力。”
星海的学徒,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汲取着养分,并开始尝试发出属于自己的、虽然微弱却独特的声音。它的根须深扎于“归墟”的黑暗,枝叶却渴望伸向星海的璀璨。
联合体系明白,他们见证的,不仅仅是一个意识的成长,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融合了废墟与星海特质的智慧形态的诞生。它的未来,或将深刻地影响他们对“归墟”,乃至对规则宇宙本身的理解。
(第9卷 第653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