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天晚上,是新守夜制度实施的第一晚。王超带前半夜,陪着的是聂思思。李娜带后半夜,陪着的是陈威。蒋甜甜年纪小,暂时不用参与,但也被要求睡在窝棚门口容易叫醒的位置。
说实话,头一回正式守夜,聂思思紧张得不行。坐在火堆边,抱着膝盖,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耳朵竖起来,听着外面风吹草叶的沙沙声,都觉得像是野兽在潜行。手里紧紧攥着一根削尖的木棍,手心全是汗。
王超看她那副样子,也没笑话她,反而压低了声音,开始给她“上课”。
“守夜不是光坐着傻听傻看。”王超示意聂思思注意火堆的光晕边缘,“你看,火光能照到的范围有限,外面一片黑。所以,耳朵比眼睛更重要。但要会听。”
他顿了顿,模仿着各种声音:“风吹过高草,是连续的‘沙沙’声;小动物跑过,是短促的‘窸窣’声,而且通常很快消失;如果是大型动物,脚步沉,声音闷,可能还带着树枝被碰断的‘咔嚓’声。”
聂思思努力地听着,点头。
“还有鼻子。”王超抽了抽鼻子,“野兽有膻味、骚味,顺风的时候能闻到。要是突然闻到浓烈的怪味,就得特别警惕。”
他接着教聂思思怎么利用营地周围的预警机关,怎么通过星星和月亮的位置判断大致时间,发现异常情况该怎么发出警报,是吹特定的口哨(用树叶勉强模仿),还是敲击特定的木头。
聂思思学得很认真,虽然还是害怕,但心里渐渐有了点底,不像刚开始那样无头苍蝇似的了。
后半夜换李娜和陈威。陈威经过白天的疯狂劳作和内心的冲击,反而冷静了不少。李娜话不多,但教得更直接实用,主要是各种突发情况的应对技巧,比如被野兽突袭时该怎么躲,怎么利用地形反击。
陈威学得一丝不苟,甚至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娜姐,我觉得咱们可以在篱笆外面,再撒一圈那种带刺的藤蔓,或者挖一条浅沟,里面插上尖刺,多少能起点作用。”
李娜看了他一眼,点点头:“可以,明天白天安排。”
这一夜,出奇的平静。西边丛林死寂一片,连平常夜间的虫鸣都稀疏了不少,仿佛暴风雨后的短暂安宁。但这种宁静,反而让人心里更不踏实。
第十九天,天色阴霾,但没有下雨。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倦容,但眼神里多了点不一样的东西,像是经过淬火,少了些慌乱,多了些沉静。
王超安排任务言简意赅:“今天重点三件事。一,继续加固营地,按陈威说的,布置外围防御。二,探索北边海岸线,看看有没有新的资源,特别是看看能不能找到更稳定的盐分来源或者适合造船的木材。三,继续教习守夜和战斗技巧,聂思思和陈威都要尽快上手。”
分工明确:王超和李娜去北边海岸探索。陈威和聂思思留守,负责布置外围防御和日常事务,并抽空由李娜指导进行简单的格挡、刺击训练。蒋甜甜也跟着聂思思,学着辨认一些无害的野菜。
陈威对王超和李娜外出探索没再提出异议,只是闷声说了句:“小心点。”然后便拿起工具,开始砍伐那种带尖刺的藤蔓。
王超和李娜沿着溪流向北,一路小心谨慎。北边是他们探索较少的方向,植被类型开始有些变化,出现了更多低矮的灌木和礁石。海岸线也变得崎岖,有不少被海浪冲刷出来的洞穴。
在一个较小的洞穴里,他们发现了一些海鸟的羽毛和粪便,甚至找到了几枚海鸟蛋,算是意外之喜。更重要的是,王超在礁石区发现了一些自然蒸发形成的海盐结晶,虽然杂质多,但比煮海水省事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