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 > 第一百一回 大观园月夜感幽魂 散花寺神签惊异兆

第一百一回 大观园月夜感幽魂 散花寺神签惊异兆(2 / 2)

贾琏回应道:“行了,知道了。还用这么特意嘱咐吗?”

平儿说道:“奶奶这么早就起来是要做什么?平日里奶奶哪天不是按时起床的呢。也不知道爷是哪里来的无名火,竟拿我们撒气。何苦这样呢!奶奶为爷付出的已经够多了,哪件事不是奶奶冲在前面?不是我偏袒奶奶,爷享受着现成的福,也不知享受了多少了,如今替奶奶办了点事儿,还牵扯了这么多复杂的关系,就这么故意刁难、摆起架子来了,也不怕别人心寒。再说,这也不只是奶奶一个人的事呀!我们起得晚了,原本该爷生气,说到底我们毕竟是奴才。可奶奶为了这个家,累得身体都快垮了,这又是何苦呢!”说着,平儿自己的眼圈也红了。

贾琏本来憋了一肚子闷气,哪里受得了这一对娇妻美妾又尖锐又饱含柔情的话语,便笑着说道:“行了,算啦!有她一个人就够让我头疼的了,用不着你帮忙。反正我就是个外人,哪天我死了,你们就清净了。”

凤姐说道:“你也别说这种话,谁知道以后会怎样呢?你不死,说不定我还先死呢,早死一天就早解脱!”说着,又哭了起来。平儿只得又劝了好一会儿。

那时,天色早已大亮,阳光透过窗户斜照进来。贾琏见状,也不好再继续说什么,便站起身来离开了。

这边,凤姐自己起了床,正坐在镜前梳洗打扮。忽然,她看见王夫人那边的一个小丫头走过来,说道:“太太让我来问二奶奶,今天去不去舅太爷那里?如果要去的话,让二奶奶和宝二奶奶一同去呢。”

凤姐因为之前的那番话,心里已经感到十分沮丧和失望,埋怨娘家不争气,又加上昨晚在园子里受到的那场惊吓,让她实在提不起精神来,于是便对小丫头说:“你先回去告诉太太,我还有一两件事情没处理完,今天去不了。而且他们那里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如果宝二奶奶想去,就让她自己去吧。”

小丫头答应了一声,便回去向王夫人复命了。不在话下。

且说凤姐梳洗完毕,换好衣裳,心里琢磨着:虽说自己这次不去,但好歹得捎个话儿过去;再说了,宝钗如今是新媳妇,出门子这种事儿,自己怎么着也得过去帮衬帮衬。于是,她先去见了王夫人,随便找了个由头支吾过去,便径直来到了宝玉的房里。

一进门,只见宝玉穿着衣裳,歪在炕上,两只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宝钗梳头。

凤姐站在门口,还是宝钗一回头瞧见了她,赶忙起身让座。宝玉也爬了起来,凤姐这才笑嘻嘻地坐下。

宝钗转头对麝月说:“你们瞧见二奶奶进来,怎么也不吭一声?”

麝月笑着答道:“二奶奶刚进来的时候就摆手,不让我们出声。”

凤姐便转向宝玉,说道:“你还不赶紧走,还等什么呢?瞧瞧你,都这么大的人了,还跟个小孩子似的。人家在那儿梳头,你趴在旁边看个什么劲儿?成天都待在一块儿,还没看够啊?也不怕丫头们笑话!”说着,“哧”地笑了一声,又瞅着宝玉咂了咂嘴。

宝玉虽然有点不好意思,但也没太往心里去,倒是把宝钗臊得满脸通红,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想说点什么又觉得不合适。

这时,袭人端着茶走了过来,宝钗只好借着这茬儿,自己拿过一袋烟递过去。凤姐儿笑着接了,说道:“二妹妹,你就别管我们这些事了,赶紧去换衣服吧。”

宝玉在一旁也装作不经意的样子,这儿摸摸,那儿弄弄,有一搭没一搭地应付着。

凤姐见状,便说道:“你赶紧先走吧,哪有大老爷们儿非得等着和奶奶们一块儿走的道理呢?”

宝玉听了,皱了皱眉头说:“我就是觉得我这身衣裳不太称心,比不上前年老太太给我的那件雀金呢大衣好看。”

凤姐听了,故意逗他说:“那你咋不穿那件?”

宝玉说道:“现在穿那件,感觉有点太早些。”

凤姐这话一出口,突然想起什么,心里暗叫不好,后悔自己不该这么问。好在宝钗和王家也是亲戚,不算外人,可即便如此,在那些丫头们面前,也还是觉得有些难为情。

这时,袭人说道:“二奶奶还不知道呢,就算那件能穿,他也不肯再穿了。”

凤姐儿问道:“这是什么缘故?”

袭人叹了口气,说道:“告诉二奶奶,真真是我们这位爷的行事都是天外飞来的。那年因为二舅太爷过生日,老太太把那件衣裳给了他。谁知道,就在那天,衣裳被烧了个洞。那时候我妈病得厉害,我没在家。好在还有晴雯妹妹在,她虽然病着,却硬撑着熬了一整夜,把那衣裳给补好了,第二天老太太才没瞧出破绽来。去年有一天,天气特别冷,他要去上学,我就让茗烟把那件衣裳拿过去,让他披一披。谁知道这位爷一看到那件衣裳,就想起晴雯来了,说什么都不肯再穿了,还让我把衣裳收起来,说要收一辈子呢。”

凤姐没等对方把话说完,便开口说道:“你提到晴雯,真是让人觉得可惜!那孩子模样俊俏,手也巧,就是嘴巴厉害点儿。偏偏太太不知从哪里听来了些谣言,生生地把她的小命给害了。还有件事,那天我瞧见厨房里柳家的那个女人,她女儿叫什么五儿,那丫头长得跟晴雯简直一模一样。我心里想着把她招进来,后来我问了她妈,她妈说非常乐意。我想着宝二爷屋里的小红跟了我去,我还没给他补个合适的人呢,就把五儿补过来吧。平儿却说:‘太太那天说了,凡是长得像那样的,都不许派到宝二爷屋里去。’所以我就把这事搁下了。如今宝二爷也成家了,还怕什么呢?不如我就把她叫进来。就是不知道宝二爷愿不愿意?要是想晴雯了,看看这五儿就行了。”

宝玉本来正打算要走,听到这些话,一下子就愣住了。

袭人说道:“怎么会不愿意呢?早就想把她弄过来了,只是因为太太说得坚决,才没这么做。”

凤姐说:“既然这样,那明天我就叫她进来。太太那边有我呢,我会去说的。”

宝玉听了,高兴得不得了,这才走到贾母那边去了。这时,宝钗正在穿衣服。

凤姐儿瞧着眼前这对小夫妻恩爱缱绻的模样,再一想到贾琏方才那副冷漠疏离的嘴脸,心里一阵酸涩,眼眶也微微泛红,实在坐不住了。

她站起身来,强挤出一抹笑容,对宝钗说道:“咱们去老太太屋里坐坐吧。”说罢,便笑着迈出了房门,与宝钗一同往贾母处走去。

此时,宝玉正在贾母跟前,禀告自己要去舅舅家的事。贾母微微点头,关切地说道:“去吧,只是别喝太多酒,早点回来。你的身子才刚好些。”

宝玉应了一声,便转身出了门。刚走到院子里,他又突然转身折了回来,凑到宝钗耳边,轻声说了几句什么。宝钗听后笑着说道:“知道了,你快去吧。”说着,便催促着宝玉离开了。

贾母、凤姐和宝钗还没说上三句话,就见秋纹匆匆走进来,禀报道:“二爷打发茗烟回来传话,请二奶奶过去。”

宝钗皱了皱眉,疑惑道:“他又忘了什么,怎么又叫人回来?”

秋纹笑着说道:“我让小丫头问了,茗烟说:‘二爷忘了一句话,让我回来告诉二奶奶:要是去的话,就快点来;要是不去,就别在风地里站着。’”

这话一出,贾母、凤姐,还有屋里站着的那些老婆子、丫头们,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宝钗顿时羞得满脸通红,啐了秋纹一口,嗔怪道:“真是个糊涂东西!这也值得这样慌慌张张地跑来传话?”秋纹也笑着,回去让小丫头去骂茗烟。

茗烟一边跑着,一边回头辩解道:“是二爷特意把我从马上叫下来,让我回来传话的。我要是不说,回来对不上话,又要挨骂了。这会子我说了,她们又骂我。”小丫头笑着跑回去,把茗烟的话复述了一遍。

贾母笑着对宝钗说道:“你快去吧,省得他这么牵肠挂肚的。”宝钗被说得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再加上凤姐在一旁开她玩笑,更是羞得无地自容,只好红着脸走了。

只见散花寺的女尼大了来了,她先给贾母恭敬地请了安,接着又与凤姐见过面,然后在一旁落座喝茶。贾母见她来了,便开口问道:“你这阵子怎么一直都没来?”

大了说道:“最近这几天,庙里正在举办祈福活动,有几位朝廷封了诰命的夫人,时不时就会到庙里来,或坐或走,十分热闹,我忙着招呼,实在抽不出空来。今天特意过来回老祖宗,明天还有一家要作好事,不知道老祖宗愿不愿意去凑个热闹、沾沾喜气?”

贾母听了,好奇地问道:“这是要做什么好事?”

大了说道:“上个月,王大人府里不太太平,总是闹些神神鬼鬼的事儿。偏巧那位太太有天夜里,还梦见了已经去世的老爷。所以昨天她到我们庙里,跟我说要在散花菩萨面前许愿烧香,打算做一场为期四十九天的水陆道场,祈求菩萨保佑他们家里人都平平安安,去世的人能升天享福,活着的人也能得到福气庇佑。就因为这事儿,我这阵子忙得团团转,一直没顾得上过来给老太太请安。”

话说凤姐向来最反感这类神神鬼鬼的传闻,可自从昨夜撞见那档子怪事后,心里总像揣了团乱麻,疑神疑鬼的。此刻听了大了这番话,竟不知不觉把往日的性子收了一半,心里已经信了三分,便开口问大了:“这散花菩萨究竟是何方神圣?怎么就能驱邪避鬼?”

大了见凤姐发问,心里一喜,知道她已有些动摇,便煞有介事地说道:“奶奶今日问我,可算是问对人了。这散花菩萨来历根基不浅,道行高深。她出生在西天大树国,父母都是靠打柴为生。菩萨刚生下来时,头长三角,眼睛横着长,有四只眼,身长三尺,两只手能拖到地上。父母一看,吓得直哆嗦,说这是妖精,便把她扔到了冰山后面。谁知道,那山上有个得道的老猢狲出来找吃的,一眼就看见菩萨头顶白气冲天,连虎狼都远远避开,知道这孩子来历不凡,便把她抱回洞里抚养。菩萨天生带了来的聪慧,禅也会谈,天天跟老猢狲谈道参禅,说得天花乱坠,五彩缤纷。到了一千年后就飞升了。现在那山上还能看到当年谈经的地方,天花散漫,所求必灵,菩萨还时常显圣,救人于危难之中。所以世人才盖了庙,塑了像供奉起来。”

凤姐问道:“这有什么凭据吗?”

大了笑道:“奶奶又来反驳了。一个佛爷可有什么凭据?就算有人撒谎,也不过骗一两个人罢了,难道古往今来那么多聪明人都被他骗了不成?奶奶想想,只有佛家的香火,从来就没断过,他到底是保佑国家、保佑百姓的,有些灵验,人们才会信服。”

凤姐听了,觉得大了说得挺有道理,便说:“既然这样,那我明天去试试。你们庙里有签吗?我去求一签,看看我心里的事,签上能不能批出来?如果能批出来,我从此就信了。”

大了连忙说:“我们的签最灵了,奶奶明天去求一签就知道了。”

贾母说道:“既然这样,索性等到后日初一,你再去求。”

说着,大了喝了口茶,又到王夫人和各房里去请了安,便回去了,不提。

这天,凤姐强撑着身体,好不容易熬到了初一清晨。她让人备好了车马,带着平儿以及一大帮奴仆,浩浩荡荡地前往散花寺。大了带着一众姑子出来迎接,将凤姐一行人迎了进去。

献茶后,凤姐净了手,便来到大殿上焚香。

此时的凤姐,根本没心思去仔细瞻仰殿里的圣像,只是怀着满心的虔诚,恭恭敬敬地磕了头。随后,她拿起签筒,默默地在心里把之前遇到的见鬼之事,还有自己身体一直不舒服这些情况,都一一祝告了一番。祝告完,她轻轻摇了摇签筒,才摇了三下,就听见“唰”的一声,一支签从筒里猛地蹿了出来。

凤姐赶忙跪地叩头,接着起身把签捡了起来。她定睛一看,只见签上写着“第三十三签,上上大吉”。

大了赶紧拿起签簿查看,只见上面写着“王熙凤衣锦还乡”。

凤姐一看到这几个字,顿时大吃一惊,急忙转过头问大了:“古人里也有叫王熙凤的吗?”

大了笑着说道:“奶奶向来是通今博古、知识渊博的人,难道不知道汉朝有个叫王熙凤求官的故事吗?”

这时,站在旁边的周瑞家的笑着插话道:“前年李先儿说这一回书的时候,我们还特意提醒她和奶奶的名字重了,不要叫呢。”

凤姐笑着说道:“可不是,我居然把这事儿给忘了。”说着,她又接着往下看签上的内容,只见上面写着:

去国离乡二十年,于今衣锦返家园。

蜂采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行人至。音信迟。讼宜和。婚再议。

看完签文后,她心里还是不太明白。

大了说道:“奶奶真是大喜!这签文可真是巧得很。奶奶从小就在这里长大,什么时候去过南京?如今老爷被派到外地做官,说不定会接家眷一同前往,顺便回趟老家,那奶奶可不就是‘衣锦还乡’了!”一边说着,一边抄写了签文的解释交给旁边的丫头。凤姐听后,也是半信半疑。

这时,大了已经摆好了斋饭,凤姐只是稍微动了动筷子,便放下了,起身准备离开,走之前又给了些香火钱。大了再三挽留,却怎么也留不住凤姐,只好让她走了。

凤姐回到家中,见到贾母、王夫人等人,大家问起签文的事情,便让人来解读,解读之后,大家都非常高兴,说道:“说不定老爷真的有这样的打算,那咱们走一趟也不错。”凤姐见大家都这么说,也就相信了。不在话下。

却说宝玉这天正躺在床上睡午觉,醒来后发现宝钗不在身边,正打算询问时,就瞧见宝钗走了进来。

宝玉问道:“你刚才去哪里了,半天都没见着?”

宝钗笑着回答:“我去给凤姐姐看了一回签。”

宝玉听了,来了兴致,便问签上写了些什么。

宝钗把签帖上的内容念了一遍,接着又说:“家里人都说这签好。不过依我看,这‘衣锦还乡’四个字里头似乎另有深意,等以后再瞧瞧情况吧。”

宝玉说:“你又多疑了,这是过度解读上天的旨意。‘衣锦还乡’这四个字,从古至今大家都觉得是好兆头,怎么今天你偏要看出些别的缘故来。照你这么说,这‘衣锦还乡’还能有别的解释不成?”

宝钗正准备解释,这时,王夫人那边派了个丫头过来,请二奶奶过去一趟。宝钗赶忙就过去了。不知道是什么事,且听下回分解。